在日前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口吃研究与矫治研讨会上,专家希望口吃患者家人、医生和社会,对口吃患者给予更多的心理治疗和关爱,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得到治疗。
口吃俗称“结巴”,多在幼儿期形成,也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在幼儿期没有得到良好的纠正,可延续至成年,有的则伴随终生。大约每1000个成年人中,有3人会出现持续口吃。
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有:家长和老师强迫“左撇子”用右手拿筷子、拿剪刀等,使大脑在形成语言优势半球的过程中出现功能混乱而口吃;孩子之间的互相模仿、经常和口吃的人接触等,均可导致儿童出现口吃;环境突变,强烈的惊吓给孩子心理造成紧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缓解,就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口吃;孩子在学习说话的阶段常有发音不准或咬字不清的情况,父母如过多矫正,甚至孩子一句话没说完就打断孩子说话,急于纠正,会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就会出现口吃。统计资料表明,口吃患者家族中口吃的发生率高达65%。口吃病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心理障碍严重,因此,首先要消除心理障碍,再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摆脱口吃。矫治口吃并不是口吃患者一个人的事,家属、老师和参与治疗的医生克服急躁情绪,积极配合非常重要。要帮助患者确认口吃不是耻辱,之所以不能克服口吃的毛病,是因为没有克服心理障碍,建议他(她)到大庭广众之下,比如可选择公园、商场门口,在众人的围观下进行语言练习,其主要目的是消除其心理障碍。要耐心地与孩子交谈,多做示范,少做纠正,以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语速要放慢些,如果孩子一时没有接上来,也不要急于提醒,而要自然地往下说,使孩子沉浸在自然交谈的气氛中,让孩子在不注意自己有口吃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说话。切忌在孩子说话时不断打断,不断纠正,不断指责。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口吃儿童多与小朋友一起玩,不要讥笑、挖苦,要给口吃儿童以心理上的支持,消除紧张、树立治愈口吃的信心。 (江波)
《健康时报》 (2005年11月10日 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