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认为,在炎热的夏季,我们的食欲下降,这个时候,会让身体出现夏亏问题。夏亏影响我们的体质健康,那么,出现夏亏,该如何调理呢?接下来,我们就为你介绍一些,养生保健法。
脾胃少了气血的滋养,消化功能就变弱,所以厌食;肠道机能弱了,就容易受到寒凉的刺激,出现腹泻;心脏机能减弱,则射血能力减小,所以大部分人夏天血压偏低,有的人只有90/60mmHg,甚至80/50mmHg,整天头晕乏力,就是这个原因。再就是出汗太多。“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影响心脏功能,人就感到没有力气。西医的解释是出汗过多导致电解质失去平衡,缺钾,所以处暑一过,人就感到越来越没有力气,出现夏亏,夏耗,夏损,夏瘦。
夏亏:有些老年人一到秋季就口干舌燥,干咳,打喷嚏,头痛,胸痛。这是因为秋天是热冷交替季节,昼夜温差较大,而身体处于夏亏状态,难以适应。
夏耗:在夏季,昼长夜短,睡眠不足,能量消耗大,欠下一笔夏耗的生理“债”。进入秋季以后,冷暖适宜,体内处于休整阶段,所以秋夜容易入睡,睡眠深沉香甜,但早晨醒来仍感到倦乏,仍想继续睡。
夏损:入秋以后,老年人的各种关节病容易复发加重,尤其是膝关节病、颈椎病更为明显。这是因为有些老年人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往往频繁地通过空调、风扇或冷浴驱除烦热,关节周围的韧带、肌纤维经常突然受凉,凉损冷伤,导致秋后发病。
夏瘦:夏季许多老年人因食欲减退,食量少,消耗大,身体处于超支状态而引起“夏瘦”。入秋后,体内由于代偿作用使食欲增强,力争多吸收营养以补夏亏。如果饮食无节制,老年人很容易使体重剧增,这也是“夏债秋算”的一种表现,也是引起“秋膘”的原因。
史医生说,中医传统名方生脉散对夏耗形成的亚健康很有用,中医常在此基础上加上其他几味药物,组成“加味生脉散”,做成茶剂服用,简单而又方便,处方如下:
西洋参6g(小孩子服用可以选用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银花15g,白菊花10g,淡竹叶10g,炒山楂15g。混匀打碎,每日取适量冲泡代茶饮,可连用5~7天,冲泡时可加入少量冰糖或蜂蜜。这个茶冲泡出来,气味清香,酸甜可口,具有益气生津、消暑除烦、开胃消食的作用,对于平时体质较弱的人群尤为适合。如果怕麻烦,家长可以到胡庆余堂、方回春堂买点太子参、冬麦、茯苓回家烧鸭子、烧红烧肉,让儿子9月上学之前补补气,去去湿。有些人一个夏天下来没有胃口,是暑热脾湿,就是夏天的湿气到身体里面进去之后,脾胃功能受到影响。古代流传下来的治疗处方以清暑益气汤最为著名。一个是金元时代的名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创制的清暑益气汤,能清暑除湿,健脾益气。方子由青陈皮、苍白术、泽泻分消湿热,祛湿健脾;黄芪、人参、麦冬益气生津;黄柏苦寒泻火,清热解暑;升麻升发阳气。这个方子对于暑热挟湿、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的人,效果很好。另一个是清代温病大家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创制的清暑益气汤,是治疗夏季感受暑热、气津不足的常用方剂。它将常用清暑的黄连、知母、竹叶、西瓜翠衣、荷梗等,与益气养阴药物如西洋参、石斛、麦冬、粳米等两相配合,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叶,人体的气血也由脏腑输送到体表,这时脏腑的气血就显得相对亏虚,脏腑失去了气血的濡养,机能也随之减弱,从而出现了疰夏的症状。
根据食物性味,合理搭配你的一日三餐,这对于防治夏亏,会很有效果。夏亏不是小问题,它会影响你的体质健康,因此,出现夏亏,要及时防治才行。还有很多中医方剂可治疗夏亏,你可以来试试。
推荐阅读:看似简单的盘腿是有养生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