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妈"有偿代哺"月收入上万元 服务存安全隐患

  帮人喂小孩月收入上万元奶妈生意红火隐患不少

  有偿代哺陷“无约束无标准”尴尬境地

  “当奶妈月收入一万多元,早知道这样,我就先当几个月奶妈再上班啊。我的乳汁质量很高,可惜白白倒掉了。”休完产假上班才一个月的公司白领孙女士说,“我小时候也吃过别人的奶,都是无偿的。没想到现在居然有人把这个当职业。”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上海,奶妈确有市场需求,但门槛极低,只需提供一张健康证明,奶妈行为的性质难以界定。

  有专家认为,“奶妈现象”背后其实是有偿代哺。目前,我国没有对有偿代哺作限制性的规定,奶妈的行为也不受法律约束。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对这一行为进行定性,并规范管理。

  上海奶妈很“吃香”

  记者调查发现,在上海市,奶妈是个很“吃香”的行当。而市民选择奶妈的原因却是五花八门。

  上海市民张女士的身体原本很好,但生下孩子一个多月后,她隐约觉得自己右侧乳房用手摸有硬块,后经诊断为乳腺炎。医生建议她停止哺乳,张女士只得买奶粉喂宝宝,可是孩子吃完奶粉不到一小时就呕吐,浑身起红斑,还咳嗽。张女士赶紧将孩子送到儿童医院检查,结果是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偏高,属于过敏性体质,不适合吃奶粉。于是,她不得不想办法给孩子找个奶妈。

  说到花高价给孙子请奶妈,曹女士就怪罪儿媳妇。“她要苗条嘛,说喂奶会使体形变化。”曹女士抱怨说,人家是因为没有母乳或者奶水不够,才给孩子买奶粉。我家儿媳妇怀孕8个月时,就能挤出奶来,孩子出生后,她奶水很足。可是她说什么也不给孩子吃,没几天,就“回”掉了。曹女士没办法就委托家政公司给孙子找了奶妈。“一个月一万多元,喂6个月。母乳喂养的孩子免疫力好,不容易生病。孩子健康,是一家人的福气,花多少钱都值。”

  上海会帮家政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奶妈的兴起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现在人们不太信任奶粉,母乳喂养越来越受到一些新生儿家庭的重视。而很多80后的年轻妈妈又因种种原因不愿哺乳,所以,奶妈就有市场了。在我们这里登记找奶妈的客户,平均每月都有一两名。从今年前6个月的情况看,奶妈的市场需求在进一步扩大,半年的业务量已跟去年全年的数量相当。在薪资方面,因为奶妈供不应求,价格一路走高,最高月薪已经到了12000元。

  奶妈服务存安全隐患

  奶妈小王给陈女士家的孩子喂了6个月的奶,离开陈家两个月之后,在一次求职体检中被查出感染乙肝病毒,被招聘单位拒绝。陈女士得知此事后,十分紧张,当天就带孩子去医院抽血化验,所幸孩子“两对半”指标未见异常。医生建议“随访”,并告诉陈女士,乙肝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陈女士很气愤,找到小王并斥责她。小王争辩说,她到陈家时提供了健康证明,身体很好。现在患了乙肝,也有可能是在陈家被传染的。合同条款没有要求陈家所有人提供健康证明,对她来说,是不公平的。

  尽管类似纠纷并不多见,但一项调查显示,年轻妈妈对奶妈最放心不下的3件事是:健康问题、乳汁质量问题以及孩子安全问题。

  原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妇婴保健专家叶锦云认为,奶妈服务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做过疾病筛查不得而知。即便上岗前提供了健康证明,但哺乳期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这一时期母乳提供者的健康状态是动态的,身体情况不断变化,很难做到实时监控。一旦感染病毒而影响乳汁的质量,对孩子来说,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和发育。

  缺乏相关法规监管难

  “前几年,上海家政行业就曾讨论过职业奶妈的可行性。”上海家政行业协会副会长周珏珉表示,但行业协会发现,从法律、行业规章、健康标准、专业培训和道德要素等角度来考虑,其职业化有着许多难以跨越的障碍。“国家并没有奶妈职业化的相关法律规定,协会也很难制定一套可供执行的行业规章。是否需要身高标准、学历要求、如何培训?都相当困难。对于奶水是否充足这种事情,要制定出行业规章几乎不可能”。

  周珏珉说,就算抛开行业标准不谈,健康标准也是影响奶妈职业的重要原因。母乳可能会存在变质、携带细菌等问题,奶妈本身的健康状况也需要严格检测,但就目前而言,既无法确立完善的检测流程和项目,也难以找到能够胜任的检测机构。

  “奶妈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有偿代哺行为。目前我们还不能给这一市场行为定性,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标准可供执行,毕竟这个事情到现在还比较‘小众’。”上海律师余同昊说,母乳不是人体器官,只是哺乳期妇女身体产生的一种分泌物,对人体分泌物的交易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限制性的规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现在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为保护接受哺乳的婴幼儿和进行哺乳的奶妈的生命健康,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对这一行为进行定性。如果允许其作为一种服务经营,则应尽快确立一个市场准入标准和质量标准及经营规则,对其进行规范管理。(记者 刘建)

2024-08-17 12:07:19

Related Articles

老太花万元买"神药" 吃仨月患上尿毒症

本以为"慈善总会心脑康复工程办公室"推荐的上万元"特效药"可以将老伴的多种疾病治好,可赵大娘没想到老伴在服药3个月后,却检查出从前没有过的尿蛋白及血糖升高.检查结果显示,71岁的王大爷已经患上尿毒症早期症状.经调查,赵大娘购买的所谓"特效药"根本没有特效功能.记者近日对此进行调查发现,所谓的心脑康复工程活动早已结束,中华慈善总会提醒:切勿相信打此旗号进行宣传的人,避免上当受骗. 卖药人吹嘘"神药"能治百病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金

代孕网站收入过亿

导读:网站收费制度也十分严格,所有收费必须缴至公司账号或总站长账号,合同须总站长本人签字方能生效.不仅有"对举报员工违规收取费用者奖励5万元"的措施,还常年聘有法律顾问"护航".记者注意到,该公司仅与代孕者签订的合同条款就达60多项,需客户与志愿者提供真实身份,经网站审查合格后,三方签订"保密协议". 武汉"AA69代孕网"公开征集"代孕者",甚至对应征者进行评级,学历高.姿色好的,报酬相应提高,每人每次获

月饼券黄牛"零风险"月入过万 卖不完厂家回收

昨晚,在汉口长江大酒店门前,收售月饼票的贩子在人行道上扎堆,不时有人交易,生意十分"兴隆".记者金思柳 摄 一到中秋,月饼券"黄牛"就有水喝了.可中秋结束后,卖不完的票岂不是要砸手里了?其实,黄牛基本是"零风险",卖不完的由厂家.酒店回收.有"黄牛"自曝:月收入过万元. [相关阅读:问题月饼被爆为"化学合成品" 放8年不发霉 ] [相关阅读:"金银月饼"让节日充斥腐败与庸俗 ] [相关阅

职场男人该如何调节心理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而都市男性白领一族就更是长期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导致都市男性白领很多都出现了身心失调的情况,男性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各方关注.现在,小编就以一个事例为引子,和大家谈一谈男人如何调节心理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没有幸福感? 一位姓周的先生告诉心理医生:我现在可以说是进入"有钱族"了,月收入一二万元,但是,我怎么还没有以前穷的时候快乐?以前我在机关工作,工资才有二三千元,和一帮好朋友侃大山,那时的生活目标就是挣大钱. 辞职到保险公司后拼命工作,很快就爬到了部门经理的

小民居内藏全球色情表演 打字员裸聊月入上万(组图)

小民居内藏全球色情表演 打字员裸聊月入上万(组图)
表演者一般身着暴露服装吸引观众注意,然后进行有偿淫秽色情表演. 犯罪嫌疑人龙某 在南昌申请代理网站,然后打着招工的幌子招聘年轻女性在网上进行裸聊等淫秽色情表演,组织者月入高达10余万元.2月9日,南昌市公安局网安支队通报成立以来破获的江西首起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组织淫秽色情表演案.记者获悉,案件中的淫秽色情表演者来自各地,以南昌居多,还有4名大学生. 别墅购大量电脑 年轻女性频繁进入 2011年7月22日,南昌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接到群众举报,在南昌青山湖区的某花园住宅小区里,有人利用台湾视频聊天

月入2万博士杀妻解密

月入2万博士杀妻解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月入2万博士杀妻解密 两人实行"AA 制"摩擦不断,丈夫怀疑妻子隐瞒收入起杀心 一个是医学博士,一个是医学硕士, 两人结婚后,拥有了旁人眼中的"美满婚姻". 一个月薪近两万,一个月薪3000 多元,两人却选择了"AA 制" 的生活方式.因经济问题,两人频繁产生摩擦.最终,38 岁的医学博士将其妻子杀害并碎尸.日前, 河南郑州市检察院对该案提起公诉. 妻子失踪真凶是其夫 2011年12月11日下午5 时,女医生王

台湾拐骗大陆妇女卖淫团伙揭秘:调度员月赚两万

来源:新京报 昨日,10名涉嫌拐卖大陆妇女赴台卖淫的台籍疑犯和3名台湾通缉犯于福建厦门移交(遣返)给台方.今年8至9月,3个以"假结婚"为名诱骗妇女赴台,并于大陆设点远程操控被骗妇女在台卖淫团伙被两岸警方联手侦破,9名大陆妇女被解救. 两地警方换械移交疑犯 昨日15时,台湾移民.警方.调查等部门抵达厦门厦金客运码头移交现场,与大陆警方共同出席移交仪式,在对犯罪嫌疑人验明正身和移交完10箱物证后,两地警方共同签字,正式换械移交犯罪嫌疑人. 今年2月,台湾移民部门向大陆警方通报,发现一个拐

隔代养育未必就是福气

现如今,年轻一代父母"只生不养"现象普遍,据上海市妇联等单位近期发布的<京沪穗家庭隔代喂养调查报告>显示,49.9%以上的家庭,幼儿的喂养和照看依赖于(外)祖父母.虽说老人经验丰富,在某些方面比父母更懂得养育孩子,但现实中,2/3的隔代喂养家庭在教养孩子上存在分歧,且由(外)祖父母喂养的幼儿,更易有三心二意.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墨守成规.知识陈旧老人喂养经验亦是双刃剑. 再过几天,遥遥(化名)就1岁5个月了,但牙才出了4颗.这是咋回事?遥遥的奶奶和妈妈一起带她到医院检查,结

离异人士:寻找新爱须上九堂课

写在前面的话:报名参加3月21日本报相亲会大龄专场的读者,大多数是有过婚史的离异人士.这些曾经伤心过的大龄人士站在再婚的门槛前,那种犹豫.怀疑.酸楚而又热切渴望的心态,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再次寻找的配偶是否应该与前任有所区别?备受伤害的心灵如何康复?新的爱情能否给自己带来理想中的幸福?--本报通过调查分析,推出系列深度报道,深入剖析种种问题,期望能给您以借鉴. "有一次我加班到深夜.回到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心里知道是低血糖的老毛病犯了.我拼命挣扎到厨房抓了一把白糖吞下去,这才缓过劲来.坐在厨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