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卫生局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规定急诊将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对于推诿急诊患者的医院,将面向社会公开通报批评;不能胜任和承担急诊抢救工作的医院,卫生行政部门要重新审核该医疗机构的能力和级别,达不到要求的医疗机构给予“降级、降等”。
“急诊新规”源于前段时间一病人连跑5家医院急诊皆被拒的新闻,反映了政府推进医院急诊科服务的决心。
“新政”推出后,很多网友拍手叫好,而医务人员却“忧心忡忡”。“急诊科女超人”于莺表示,只是往“鱼池里”加“鱼”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吗?换言之,单纯地依靠行政管理来推动真的能治标治本吗?
在北京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秦俭看来,在道义上,任何医院的急诊科都不该拒绝急诊病人。为此,北京所有的三级医院和大部分的二级医院都开设了24小时急诊收治,尽最大努力缓解急诊科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状态。尤其是寒冬和炎夏,急性病症最易暴发,一些医院用于急诊的电瓶车都被借完了,紧张时,各个科室的呼吸机都被用完了,设备供应紧张。宣武医院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通常会动员全医院的力量来协调,急诊室不够的设备,都从别的科室来接济,再困难也不推掉急诊患者。
但是,目前急诊的矛盾在于三级医院的急诊都爆满,而二级医院的急诊科又没有病人,这是新政执行的最大难题。
秦俭建议,患者要适当考虑医疗资源的分布,一般急诊可优先考虑去二级医院去看。
此外,卫生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管理,强化二级医院的紧急救治功能,实现一般急诊二级医院先处理,危重急症再转诊的目标。同时,也可以考虑急诊科实行 “由上往下”的转诊制度,即考虑将三级医院相对稳定的病人转到二级医院观察,以腾出更多病床用于危重患者,这样才能缓冲急诊科人满为患的现象。
目前,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还要更好地做好对未来医疗资源的预测,因为随着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发展越来越大,应该更好地进行人口测算评估,做出规划,未雨绸缪。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本报记者 徐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