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市PM2.5超标准

  上周召开的全国环保工作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我国监测PM2.5的时间表:在2016年1月1日前,全国所有地区都将开展PM2.5监测;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各省会城市的监测,则在2012年就启动。

  这份年终出炉的时间表被很多媒体称为“民意赢得空气保卫战”的象征。

  有专家评价说,从民间呼声到国家发力,PM2.5案例折射的是,严峻的污染形势谁也躲不开,解决环境问题既需要每个人援手,但更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就在监测时间表发布的前一天,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

  业界人士注意到,把基本环境质量称为政府需确保的公共服务,这样的提法尚属首次,其内在含义是,除了发展经济外,政府也要负责提供蓝天清水净土。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认为,作为“清水蓝天净土”的提供者,政府的职责包括要制定符合老百姓诉求的环境公共物品的质量标准、发布环境质量的真实状态、加大公共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规模、建立公众环境权益维护和保障机制等。

  从全年来看,我国的环境问题远不止PM2.5这一个,闯入公众视线的还包括渤海溢油事件、曲靖铬渣污染,以及在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发生的多起血铅事件等。在专家看来,当前我国正进入污染事件高发期,其中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就是地方政府过分关注短期经济效益,而对良好生态环境的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

  “我经常说,开宝马喝污水是对现代化的讽刺。”周生贤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我们决不能为了发展而宽容污染。

  大部分城市PM2.5超过世卫标准

  秋天原本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但今年秋天,北京却被接二连三的灰霾天气所笼罩。

  灰霾天气甚至影响了首都机场的航班正常起降,可令人不解的是,北京市环保局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还不是那么糟糕。于是,一场场关于PM2.5监测数据的争论在民间持续开展,PM2.5这个专有名词逐渐被公众所熟知。人们开始了解: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负载大量有害物质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目前已经有科学数据证明,PM2.5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密切相关。

  PM2.5、PM10等细颗粒物是灰霾现象的元凶,它们多来自汽车尾气,以及火电厂和水泥厂排放的污染物。在北京,一半的PM2.5来自于汽车尾气。

  随之浮出水面的事实是,我国空气环境的监测指标中,并没有包括PM2.5。这也是监测数据和老百姓感受对不上的根源所在。

  而在专家那里,PM2.5的问题早已经是老生常谈。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曾作为首席专家参与了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这项历时3年、于2010年完成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当下环境保护的指南性文本。

  在不久前的一个论坛上,郝吉明告诉记者,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报告中,专家们已经指出,我国是全球PM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大部分城市的PM2.5浓度超过与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

  专家们研究发现,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近年来,我国东南地区几乎所有区域的能见度都有大幅度下降。能见度下降,意味着灰霾天气的严重程度在加剧。

  关于要不要监测PM2.5,早先在业界是有过争论的。反对一方的理由是,按照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80%的城市空气质量都能达到二级标准,一旦加入PM2.5,那么现在达标的城市,可能大部分达不了标。支持的一方认为,标准的制定应该实事求是,要以是不是有利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不能掩耳盗铃。

  事实上,确实是民众的关注加速了PM2.5监测时间表的出台。因为至少在今年9月,环保部的官方口径还是,“十二五”期间,鼓励环保模范城主动开展对PM2.5的监测。

  另一个佐证是,环保部今年曾两次就修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而第一次征求意见时,PM2.5指标还放在标准的附录中。这意味着,PM2.5还只是供地方政府参考的标准。而到了11月16日第二次征求意见时,PM2.5已经进入标准的正文。

  在公布PM2.5监测时间表的同时,周生贤说,环保部秉持的观点是,不能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老百姓怨声载道。他也告诫各地的环保官员,对监测PM2.5带来的变化要理性对待。

  缉拿PM2.5才刚开头

  对空气保卫战已经获胜的说法,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主任熊跃辉并不认同,在他看来,监测PM2.5只意味着,对PM2.5的管控才刚刚开始。监测指标的修改只是有助于改变监测数据与百姓感受“两张皮”的情况,要想真正让老百姓呼吸上干净的空气,还得大力减排产生PM2.5的元凶汽车尾气、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等等。

  事实上,监测技术并不是最大的障碍。从2007年起,环保部已经在9个城市进行PM2.5监测的试点,从现有经验来看,只要资金到位,再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要给PM2.5做体检不难。

  “但关键是,体检完了以后,如何开药方?”在12月21日举行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安排PM2.5监测表的同时,环保部也正在拟定PM2.5的达标限值。目前的方案是,将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这组数值低于美国标准,但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相当。

  环保部拟于2016年开始执行这组达标限值。这意味着,从2016年开始,PM2.5达到上述数值时,一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才算达到二级标准。简单来说,也就是PM2.5达到这组标准了,才可以称得上是达到蓝天标准。而2016年之前,环保部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率先执行这套“蓝天”评价方案。

  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要等到2016年才执行带有PM2.5限值的蓝天标准,是不是等待的时间太长?

  专家介绍说,1970年美国通过《清洁空气法》时就制定了PM10的排放限值,但是直到2006年才真正执行PM2.5的排放限值,说明对PM2.5的控制并不能简单地一蹴而就。另外,目前除了美国外,也仅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颁布了PM2.5限值。与其在数字上做文章,不如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减排,因为与PM2.5相关的减排确实是块硬骨头。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从9个已经进行PM2.5监测试点城市的情况来看,2010年各试点城市发生灰霾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介于20.5%至52.3%之间,以世界卫生组织的PM2.5指导值进行评价,各试点监测点位的PM2.5超标天数占全部监测天数的比例在1.9%至48.9%之间。也就是说,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PM2.5都是超标的。

  汽车政策如何改变

  在环保部设计的空气环境治理的一系列组合拳中还包括,未来要建立大气环境质量预报系统,实现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功能。如果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气时,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指导群众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这就意味着,如果灰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民众身体健康,按照国外的经验,极端情况下,PM2.5的主要制造者之一汽车就有可能要大面积停驶,有车族是否愿意伸出援手?

  在PM2.5监测方案发布的前一天,环保部还发布了2011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这份报告称,机动车污染已经成为空气污染中最突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报告说,监测表明,我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一些地区灰霾、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频繁发生,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车辆尾气排放密切相关。

  事实上,在很多专家建议的PM2.5减排方案中,机动车尾气首当其冲,特别是针对黄标车的治理。有数据显示,仅占汽车保有量20.2%的“黄标车”却排放了70.4%的氮氧化物和91.1%的细颗粒物质。在环保部的减排方案中,“十二五”末期,要基本淘汰2005年前运营的黄标车。

  另外,与机动车相关的减排方案还包括“提升机动车燃油品质”。在业界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车和油的关系就像马和鞍的关系,什么样的马就得配什么样的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新车大多已经到达“国四”排放标准,但一直以来,成品油的品质都没有达到与“国四”匹配的标准,直接的后果是,虽然车的质量上去了,排放标准也很高,但排放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也有消息说,在“十二五”期间,环保部或将与石油公司签订责任状,确保未来石油公司能提供与“国四”标准车相匹配的油品。

  在机动车污染削减方面还有一个可能出台的措施:对机动车保有量进行控制。有专家建议说,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排放技术和最高品质的油品,但如果机动车无限制地增长,氮氧化物排放量也很难削减,所以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探索机动车保有量控制的模式。

  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报告中,专家们就建议,100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施机动车保有量总量控制,大气复合型污染突出地区实行煤炭消费总量约束性控制。

  PM2.5还来自于火电厂等排放的氮氧化物。在“十二五”时期,国家确定的减排任务中,氮氧化物被专家认为是最难攻克的堡垒。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从今年的减排数据来看,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减排指标中,只有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不降反升。

  12月20日,受国务院委托,周生贤与31个省级人民政府的负责人,以及华能等八家央企的负责人签署“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

  根据责任书,中央政府每年都将进行年度考核,对年度减排目标未完成或者重点减排项目未落实的地方和企业,要实行问责。

  在环保部看来,除了PM2.5外,总体环境形势也不容乐观:全国1/5的地表水为劣Ⅴ类,农村面源污染加剧,土壤污染影响食品安全。重金属等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化学品生产企业布局存在环境风险,危险废物非法堆存、运输和不规范处置现象十分普遍,垃圾围城现象愈演愈烈。

  “解决污染问题,既需要百姓援手,更需要政府主导”。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注意到,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李克强副总理提出基本的环境质量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王金南认为,这其中暗含的意思是,中央政府要传递这样一种理念:各级政府应该是基本环境质量的提供者。

2024-10-17 05:20:15

Related Articles

津沪渝等9地PM2.5超标严重

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并讲话. 李克强强调,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增长的过程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而环保既是发展,也是转型.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而环境问题的背后往往是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强环保可以倒逼经济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同时,保护环境.促进节约资源会带来大量新的需求,促进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预计"十二五"期间,仅节能环保产业一项的产值就将达到十几万亿元,比

糖尿病患者如何应对PM2.5

秋冬季节是雾霾天气高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几天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空气质量的持续恶化会使慢性病加剧.知蜂堂糖尿病专家表示,糖尿病人的微血管大多有损伤,吸入PM2.5会产生不良刺激,所以糖友遭遇雾霾时一定要格外注意. 雾霾天停止晨练 很多糖友有晨练的习惯,并且常年坚持风雨无阻.专家强调,雾霾天气无论如何也是要停止晨练的.在晨练时,人体吸入体内的空气可以增加数倍,吸入的有害物质也会成倍增加,这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肿痛等反应,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症状.所以强烈建

炒菜5分钟 PM2.5飙升近20倍

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PM2.5经常爆表,让居住在这些城市里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而保健专家指出,中国式烹饪对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据说,炒菜5分钟 PM2.5飙升近20倍? 最近,这样一组由实验得出的数据,把人们吓了一跳."中国式烹饪"真有那么可怕? 实验发现,炝锅时污染爆表 这一引发人们热议的实验由环保公益组织"自然大学"进行.研究人员在关闭门窗,且不开抽油烟机的情况下,分别测试了煮玉米.蒸馒头.炸薯片.炒丝瓜四种烹饪方式产生的PM2.5. 数

"京津陆海运河"治PM2.5不靠谱

"京津陆海运河"的蓝图暗含的思路是,不以环境容量去承载发展方式,而是拿发展方式去强迫环境容量改变.在京津都属于"环境脆弱地区"的情境下,它并不怎么靠谱. 6月9日,北京市社科院发布2013-2014北京蓝皮书,提出开凿全长160公里的"京津陆海运河",可通过运河引入海水进行淡化,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并改善京津的大气环境.该建议一出,立马引争议.蓝皮书主编对此回应,建议有些内容确实"粗线条",并称开凿运河技术不是问题,利益是最大

PM2.5两月内成污染焦点

10月底,PM2.5闯入我们的生活.两个月后的12月21日,环保部公布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直辖市及省会城市明年将测PM2.5.一些地方,目前开始采购相关监测设备.2016年1月1日,全国各地都将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它很新鲜,走进国人的生活还不到两个月. 它很老旧,上世纪90年代国内已有专家研究. 它很渺小,直径不到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它很"强大",专家说它将取代抽烟成为肺癌首因. 而真正能体现它威力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天里,它掀起的一场

广州民间环保组织开测PM2.5 官方质疑准确度

PM2.5(细颗粒物)近来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而根据国家环保部的计划,全国要到2016年才将之纳入空气质量的监测指标并向公众公布.为此,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已经"等不及",要自己动手,监测身边的PM2.5. 用达尔问自然求知社负责人冯永锋的话说:监测PM2.5并不神秘,也不困难,只需要一台3万元左右的便携式检测仪,普通人10分钟就能学会.而"达尔问"为广州本地环保组织"拜客广州"募集的第一台PM2.5检测仪已经从北京发货,"拜客"

雾霾天PM2.5对肺的伤害不可逆

入冬以来,全国各地雾霾重现,许多人都出现呼吸不畅.咳嗽不止等症状.那么雾霾天对肺部的伤害有多大?保健专家指出,雾霾天PM2.5对肺的伤害不可逆. PM2.5对肺的伤害不可逆 雾霾对人的损害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霾中含有不同的有害成分,包括氮.硫等化合物,工业粉尘中的颗粒性物质(如PM2.5.PM10)等,会对呼吸道造成化学和物理损害. 这些物质吸入呼吸道以后,比较敏感的人群可能当时就会出现一些反应,如咳嗽.咳痰等,也有人会出现气道发紧.胸闷.气短等剧烈反应.这些就是短期效应.霾中的PM10等大

普通口罩防范PM2.5作用微弱

大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淘宝网的口罩一天就卖出3万个.但据专家介绍,即便是医用一次性口罩,对"PM2.5"也是能力有限,那些花里胡哨的时装口罩就更别提了.那么,厂家生产的口罩究竟效果如何?口罩企业以后别光宣传,先去专业实验室检测试试再说. 昨天,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开放实验室启用,新建了生化参考实验室.医用放疗产品检测实验室等多个具备国际水准的实验室,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同时还有一些很贴近市民生活的实验室,比如口罩密合性实验室.齿科材料实验室等等.不过,检验所目前主要接受企业或单位的检测委

中科大研制空气净化器 可滤除PM2.5甲醛等

中新社合肥3月20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20日从中科大获悉,该校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先进功能材料研究室高琛教授和其团队,成功研制出新一代空气净化器,目前已获数项国家发明专利,不仅能够滤除PM2.5,还对甲醛.甲苯等具有很强去除能力. 2013年底,雾霾笼罩中国大部分地区,给民众带来无限困扰.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先进功能材料研究室高琛教授介绍,其课题组研究光催化材料10多年,并通过几个月的攻克,利用光催化材料研制出了新一代空气净化器. 光催化材料,是一种在光照条件下能够产生电子--空穴对,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