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惩罚是爱孩子的表现

  适当的惩罚是爱孩子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新西兰父母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新西兰 Bernny儿子2岁半,女儿半岁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Bernny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Bernny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Bernny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适当的惩罚是爱孩子的表现,有段时间,老大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Bernny会对儿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水池不漂亮了吧?”然后Bernny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儿子可能也会耍赖,不肯去捡石头。如果儿子耍赖,Bernny一般不会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会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于是,他会明白,他真的不能把石头扔进水池。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因此,Bernny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日本父母避免当众处罚:给孩子留下尊严

  日本 TsukuBa儿子2岁半

  对日本家庭来说,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正是因为习惯了服从,所以日本人才成为最守纪律、最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

  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

  TsukuBa像大多数的日本父母一样,她认为在公共场所处罚孩子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而且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因此,她会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或者给孩子一些惩罚。

  韩国家长惩罚有新招:没收孩子的手机!

  对于那些任性不听话的孩子们,作为惩罚,父母如果不希望使用体罚或者把他们和活章鱼一起关进衣橱的话,可以考虑没收孩子们的手机。

  韩国一家广告公司的研究表明,手机现在已成为韩国青少年最钟爱的私人用品,没收他们的手机无异于让他们抬不起头来。

  Cheil Communication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13到15岁的青少年,有77.5%认为手机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装备,对16到18岁的年龄阶段,这一数字是76.7%。

  调查表明如果失去手机,青少年会感到孤独无助。没收他们的手机,将是一种很有效的惩罚。

  美国家长的法宝:“计时隔离”

  在美国的家庭及幼儿园中,父母和老师常常用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式来“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例如:当孩子在家不听话瞎胡闹,或者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时,父母就会把他抱进他自己的卧室,让他独自呆上3分钟。3分钟后,父母会准时把他抱出来,并借机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督促其改正缺点。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这种教育方法都很有效而且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美国法律规定,小孩必须随时有成人陪伴和保护,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很少被冷落或孤立无援的情感体验。因此,一旦被隔离而受到“冷落”,必然会从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其次,孩子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和群体意识,把孩子从群体中隔离开来会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区别对待了,从而产生一种“不平等” 的感觉,孩子对此是非常敏感的。

  适当的惩罚是爱孩子的表现,这也暗示他们:淘气是不为大家所接受的。另外,让淘气的孩子暂时离开,可以缓解大人和孩子的紧张气氛,使孩子能够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2024-08-05 15:01:03

Related Articles

孩子"任性"表现什么心理需求

其实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生活中表现的很任性,有的时候家长甚至都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事实上孩子具有任性的表现,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心理需求,所以家长应该引起重视.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同时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是有害的.此外,家长多以成人的

十种溺爱孩子的表现

现如今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人对孩子疼爱有加,有的甚至十分溺爱孩子,这对孩子心理健康非常不利,有的家长溺爱,是因为他分不清什么是溺爱,不了解这样做的危害性,溺爱孩子的表现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下.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正确爱孩子的十大方法

由于之前的政策和现在的经济经济情况以及环境等等问题,导致现在普遍一家里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都尽心呵护着,而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是重中之重.殊不知溺爱中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更别提正常的教育.那么,该如何正确爱孩子呢? 1. 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2. 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爱的微笑是爱的语言 3. 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孩子的长处) 4. 用爱的耳朵去倾听孩子(换位思考) 5. 用爱的语言激励孩子 你要做高山孩子做小草,孩子永远是小草;你要做大伞孩子做小鸡,孩子永远是小鸡.男孩子:享受儿子与没儿子就

女人爱你的表现是什么

女人爱你的表现是什么?心理保健专家表示,女人对于自己反感的男人,是不愿意有亲密接触的,甚至对方不经意碰到自己,都会觉得心理很不爽.但是,有的女人在和自己关系交好的男人相处时,却愿意主动靠近.其实,这些暗号都证明女人对你有好感. 1.当天邀请男性一起吃饭或喝酒 "这并不是为了邀请而邀请,而是因为想见到他."看来急切的邀请也是一种好事.但要注意,有时候可能是拉你去充数,比如联谊会等,所以还是不要高兴得太早. 2.单独去男性的家里玩 女性对于一般的男性都会存有警戒心理,不会随意去他的家里玩.

男人爱你的表现有哪些

男人爱你的表现有哪些
男人的爱时而疯狂,时而温婉,不同的男人对女人表达爱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男人爱你的表现有哪些?其实是可以从诸多细节中观察的,当女人发现这些细微的举动之时,相信是无比幸福的,大家一起去探索一下男人们是如何表达爱的. 1.是否乐于帮助你?每当你需要帮助时,他是否默默地出现在你面前.这说明,他时常在关心你,希望通过帮助你,获得你的好感. 2.他是不是经常问及你的动态?比如,上星期天你干什么了,这个周末有什么活动吗,等等.他把感情放在你身上,才会如此关心你的动向,并希望你邀请他参加你的活动. 3.他是不是常

女人的五大性爱焦虑症表现

其实很多的女性面对性爱的时候,总是会有非常多的担心和焦虑,不是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就是害怕自己的表现不好,这样就不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性爱当中,那么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女人比较典型的性爱焦虑问题. 后知后觉.羞涩的女性总是将"慢热"作为行事准则,觉得这样才符合淑女的标准.然而,谁都不愿意抱块木头睡觉,尤其是本该热情似火.浓情蜜意的性爱.因此,女性要学会在床上展示自己的万种风情,积极主动地回应爱侣. 惧怕有灯光的性爱氛围.甚少有女性会对自己的身材满意.这种焦虑和缺乏自信表现在性爱中,就是不愿

不同女人在性爱中的表现

其实不同性格特性的女人在性爱过程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会非常的霸道,而有的女性则表现得过分的矜持,而有的女人则过分的追求心灵上的巧合,下面我们就去解析性爱中女人的表现. 卧室霸主 史密斯•贝尔在提到他的太太安娜时说:"安娜一到了卧室就会变成一个'暴君'!家里其他方面我们都可以商量,惟独这事我毫无发言权." 像安娜这样的女人很多,她们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以及如何去得到它.做爱的时候多半要她们说了算,告诉对方用什么姿势.应该如何做,而且在自己得到完全的满足之前,她们是不会允许对方草草

心理惩罚会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

都说不能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就选择一些其他的方式来惩罚孩子,比如说在心理健康方面对孩子进行惩罚,说实在的,如果用这些心理惩罚的方式,真的还不如打孩子几下呢!因为这种心理惩罚的害处要远远的大于对孩子的体罚所带来的害处. "心罚"对孩子的伤害大 恐吓.冷落孩子.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误时,家长都会不自觉地用诸如"不要你了"等话恐吓孩子,让孩子因害怕而"就范". 不良影响:胆小恐惧以及发育不良容易使幼儿情绪不稳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敏感.胆小.恐惧等反应

惩罚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在这里问一句,做父母的你觉得你做好了儿童的保健问题了吗?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如果孩子犯了错首先就是打,他们觉得只有打了,孩子才长记性就不会在犯错了.其实,这些做法对儿童保健的危害很大的.儿童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们惩罚孩子,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有的孩子脾气执拗倔强,还有可能做傻事.还不仅仅这些,下面我们来说说惩罚对孩子的影响: 惩罚对孩子的影响表现在:如今,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给孩子们的鼓励.支持和谆谆教导实在太少,而责骂.嘲讽和惩罚的次数却往往很多.有的父母奉行"孩子不打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