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医里的虚实概念

  在很多中医典故中,都会有虚实概念的介绍。中医认为,了解中医里的虚实,对你养生保健是有帮助。究竟,什么是虚实概念?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医里的虚实概念呢?接下来,就为你具体介绍一下虚实。

  “表里”相对人体位置而言,“寒热”相对人体主观或客观温度而言;那么,“虚实”相对什么而言呢?古人的结论是“气”。正气少为虚,邪气盛为实。正气也好,邪气也罢,反正都是气。从字面看,不能不说是一对矛盾,但对于认真的人来说,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有医家认为,传统的中医理论在衡量虚、实时,事实上的尺度并不一致。论述虚时,气是指人体自身的正气;论述实时,气是指外来入侵的邪气。把虚、实这一对范畴放在一个不同的尺度上衡量,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比较。

  之所以产生如此困惑,是因为作者考虑到,传统中医理论还没有一个形式逻辑所称的上位概念来概括“外来的邪气”和“自身的正气”,即作者所说的还缺乏一个衡量虚证与实证的统一尺度。笔者认为,产生此种困惑的原因,是由于有些医家误把“六淫”(风、寒、署、湿、燥、火)当“五邪”(内风、内火、内湿、内燥、内寒)用了。外来的邪气即六淫,是指疾病特别是外感实证性疾病产生的原因,它不是病理方面的概念和辨别病机的根据;而内生的五邪之气即津血、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理变化才是辨别病机的根据。人体自身的正气,则是指维持人体正常活动的机能。虚证,正如作者所言,指的是人体机能衰退的一种病理状态,它才是辨别病理、病机的根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辨别虚证与实证,都只能到人体机能的异常变化中去寻找。

  基于此种认识,我们便很容易认同正气虚与邪气盛的共同上位概念就是:人体机能。所谓虚,指的是人体机能的衰退;所谓实,指的是人体机能的亢进。

  撇开八纲辨证,中医的“气”字,表意是十分丰富的。“气”的最高概念指的是物质。所提及的天地之气、六气、疫疠之气等等,显然指的是各种不同的物质或物质形态,如细菌是具生命形式的有机物质。人的肌肤、五脏、六腑都是气的物质存在形式。知道了气的物质性,我们可以也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虚证与实证的区别:所谓虚证,指的是人体有益物(营养)过少的证候反应;所谓实证,指的是人体有害物(毒素)太多的证候反应。古人的思维很缜密,只是把话说得隐晦一些罢了,只是从邪正到虚实的推演中省掉了一个“物质”概念或“人体机能”概念作连接或中介而已。

  对人体而言,物质或物质属性可以分为有益和无益的两种。人体有益物少,或五运不及,或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机能衰弱,叫正气虚,为虚证。人体有害物过多,或五运太过,或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机能亢进,叫邪气盛,为实证。当然,我们不能把物质和机能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它们之间的作用常常是互为因果的。器官(物质)为体,机能为用。再者,气的邪与正,有益与无益,也都是相对的、相互转化的。如一定的营养物对你有益,但过多过少都对你有害;或此时对你有益,彼时却可能对你有害。这叫做“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点明了气的物质性及其基本属性(包括生理机能),给虚实范畴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基础——病机的物质性及其人体器官的机能性即虚、实的简明识别系统,定会给虚证、实证的辨析、解释、研究带来很多的方便,再不会让五花八门的带有虚、实之称的中医名词把人搅得头昏脑胀,再不会轻易为辨证之纲重建体系了。如有的医家在辨证八纲的基础上又加了气、血两纲;有的医家给辨证八纲减去了阴、阳、表、里四纲,加上了湿、燥、滞、瘀四纲,组成了新八纲。

  前者的错误是忽略了气的物质性,后者的错误是忽略了气的功能性。再如病毒或细菌(有害物)的入侵,可能会表现出实证的症状,你就得先用某种药物去抑制、消灭它;某种机能的亢进,也是实证的表现,你就得先用某种药物或其他手段(如针灸或心理调节)去抵御它。若人的机体既有虚的症状,又有实的症状,可能就是虚实夹杂之证。邪气盛,你自然应该想到它会削弱人体的正气,致使正气虚,得用攻补兼施的手段去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里虚实的介绍了。从中医的角度考虑,身体中只有虚实相结合,相平衡,才能得到健康的体魄。关于中医虚实的实际应用还有很多,如果你对中医养生感兴趣,不妨多了解一些相关养生知识。

  推荐阅读:介绍几个健身运动的小窍门

2024-08-13 03:50:42

Related Articles

解读中医里的阳主阴从

在中医里,有"阳主阴从"的说法.中医认为,根据"阳主阴从"来调理身体,你所得到的养生效果会更好.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介绍,关于"阳主阴从"的知识解读.让你对"阳主阴从"多一些了解. 丹溪之论执其一端,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严厉指出其害人至深,且清代温病学以来,一见热象但用寒凉,其伤阳气甚矣.近代医家郑钦安耗20余年探求医理,穷究<周易>.<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

解读中医里的养生防病观点

中医认为,健康的身体,只要你细心养护才能拥有.中医里的养生秘籍有很多,有一些中医典故,就能让你更好的了解,该如何保健养生.今天,小编我就为你介绍一些养生防病观点,让你对中医多一些了解.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

专家解读中医里的七种减肥法

进入夏季后,不少朋友都有了减肥计划.减肥瘦身的方法有很多,中医减肥的妙计就有不少.专家提示,中医里有七种减肥方法,就是根据不同肥胖问题而制定的,它们的瘦身效果会非常好. 1.化湿法 用于因脾运不健,聚湿而为肥胖.症见满.苔腻.脉沉细.代表方如泽泻汤.二术茯苓汤.防已黄芪汤等. 2.祛痰法 用于痰浊肥胖.症见气虚胸闷.嗜睡懒动.苔白腻.舌胖.脉滑.轻者用二陈汤.平陈汤.三子养亲汤,重者用控涎丹.导痰汤等. 3.利水法 有微逐与推逐之分.症见肥胖浮肿.水尿.腹胀.脉细沉.微逐用五皮饮.小分清饮,推逐

解读中医里的管用抗癌汤

我们都知道,恶性肿瘤,也就是常说的癌症,会夺走人们的性命.因此,为了你的身体健康着想,防癌抗癌很关键.在中医里,记载了一款抗癌汤,制作方法简单,抗癌也有一定效果,下文做了具体介绍,一起来看看. 处方1:山豆根12g,半边莲30g,银花30g,土茯苓30g,夏枯草12g,玄参12g,白头翁12g,杭菊12g,天南星6g,射干9g,山慈姑9g,元胡9g,紫草根12g,青黛9g,红藤24g,丝瓜络21g,沉香3g. 制法:制成煎剂. 功用:用于食管癌.脑瘤.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及宫颈癌. 用法用量

详细解读中医里的养心之道

中医认为,养生保健不能只关注身体,心理健康也同等重要.我们在保健身体的同时,还需要养护心理.在中医里有不少养心之道,只要你坚持使用,就能起到养心护心的作用.那么,中医里的养心之道说了什么? 德者养心 "积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可见,道德修养不仅是品质的要求,而且是养生的手段. 仁者养心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可

解读中医里的五水养生法

水是维持人类生命的重要元素,那你知道中医是如何看待水的吗?在中医典故中,就有关于五水养生法的介绍.究竟,什么是五水养生法?五水养生法的保健功效如何?下文就为你详细解读五水养生法. 1.早晨喝一杯温开水.早晨起来先喝一杯温开水,水会迅速进入血液,使黏稠的血液得以稀释,促进血液正常循环,这样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供血,还有利于肾代谢,可消毒和清洗肠胃,不得肠胃病,软化大便,不得便秘症,促进新陈代谢有序进行. 2.热水洗脸泡脚.将毛巾浸泡在热水中,捞出拧干迅速捂在脸上,用鼻

解读中医古代的养生经

中医有几千年的发展史,我国古人会利用各种各样的中医典故来养生保健.今天,小编我就为你解读,关于中医古人的养生经,让你对古人的养生秘方多一些了解和认识,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说明了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可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

中医里最经典的排毒方法

中医里最经典的排毒方法
中医认为,体内毒素堆积,就会影响身体循环系统的健康,甚至会让你出现健康隐患.因此,我们在日常养生时,千万不要忘记给身体排毒.下面,盘点了中医经典的排毒方法,一起来看看. 汗法:用出汗方式排除毒素.通过运动或服用排解寒邪的药汤,通过发汗排毒. 下法:胃肠道里有一些食物或毒素可用下法,包括急性肠炎,都可以用下法以泄制泄. 消法:吃东西多了,胃里消化不了或者身体出现浮肿,就得用消法,比如山楂丸,帮助消除食物. 吐法:就是呕吐.有时胃里有炎症无法泄下时只能靠呕吐排毒.如果误食了药物或者霉变.有毒食品,可

为你解读中医养生语录

为你解读中医养生语录
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仅有很多的中医典故,还有一些简单的中医养生语录.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中医养生语录,它们能帮你更好的保健养生.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介绍一些中医养生语录. 1.男女有别 经典语录:男子属阳,性多刚悍,以气为本,又多从事体力劳动,耗气较多,故养生调适多以益气固阳为主;女性多柔弱,以血为先,养生调适宜补血而养阴. 2.人生有序 婴幼儿期 经典语录:鉴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养护其"稚阴"."稚阳"为要,即饮食用药忌峻猛,慎用过于寒热之剂,药量宜轻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