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对儿女的期望是在外活泼伶俐,在家温文有礼。然而,不少家长却发现,孩子在家是胆大妄为,一出门却蔫了。某友之子在家淘气得要命,摔过碗筷、拆过钟表、吃过香皂,六七岁时便对爷爷直呼其名。更出格的是竟敢在家人生日宴间点响鞭炮。就是这个淘气王,上小学后,却从不敢参加表演活动。
朋友苦恼不堪:“在家是个小霸王,在外却是小绵羊,如何是好?”
其实,“内淘外怯”的培植土壤,是封闭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如今许多家庭装了空调,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长便无事不出门,懒得作客,也很少有来访者。他们宁可把孩子留在家里,给他买遥控汽车、声控娃娃,也不愿孩子出去堆沙玩泥巴。
可是那几十平方米房间,约束了孩子无尽的想像力和旺盛的精力,于是他的破坏欲便发酵起来。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越是生存环境封闭的孩子,越喜欢暴力动画片和海盗故事。”
改变孩子“内淘外怯”的有效做法,首先是打破这种封闭式家庭教育环境。亲朋之间的家庭聚会应当经常举行,但不要将聚会视为“聚餐”,而应将它视作孩子克服在家霸道在外胆怯的最好契机。在这种聚会上,孩子们会玩跳房子、捉迷藏、扮英雄。不受玩具控制的孩子还原了他们活泼天真的个性,孩子们再没了刚见面时的拘谨感。一位英国儿童教育家曾说:“集体活动对孩子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它是未来建立处事原则和社交行为方式的基础。”
其次,要经常带孩子去感受大场面,常让孩子与陌生人交流,逐渐消除“心如鹿撞、面如关公”的窘态。同时,高声朗诵也是帮助孩子克服羞怯感的好方法。能大声说出自己见解的孩子,行为举止也会款款大方起来。害羞不是件坏事,更不应该受到指责。有些家长携子女见亲朋好友时,往往这样说:“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胆小害羞。”父母既然已经知道孩子的不足,应积极引导,而不应视为缺点。如果孩子真的因胆怯而不愿见生人或大场面,不妨在出门前在家先教他几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