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准,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就意味着我国约有2亿人口已经涌入或者正在涌入社会,成为新一轮的职场生力军,这支浩荡大军被统称为“80后”。徐静蕾说,“80后”已从底层开始往上混了。事实上,17岁到26岁的他们已经开始或准备开始在职场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平凡或是伟大、顺利或是坎坷、快乐或是痛苦,各种人生滋味,他们开始在切实的体验中慢慢感悟、消化,一如他们的前辈。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生活诚然需要回望过去和展望未来,但认清现在的自己恐怕是最为重要的。我们试图通过记录正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因为偶尔打量自己可能有助于继续前行。
职业名片杨卓妮女24岁北京人大学本科
北京某公关广告公司见习员工工作时间:1年半
换工作像换衣服一样快
杨卓妮长得像个洋娃娃,黑黑的眼影,乌黑卷翘的睫毛,一身很“哈韩”的衣服。在与她接触的近3个小时中,包括坐地铁和电梯,有两样东西从没离开过她——MP3和手机,似乎短信从来不会中断。
杨卓妮毕业于北京一所走读大学,到目前为止她几乎一直保持着每3个月换一次工作的频率。小杨回忆,大学毕业后她去了一家IT公司的市场部,当时公司给了她3个月的试用时间。这期间的月薪是1000元。当时公司里的工作非常忙,杨卓妮基本上没有时间去逛街和与朋友聚会。有一次本已跟朋友约好了下班看刚上映的电影,而上司要她留下来加班。她跟主管说自己另有要事,而且她不希望工作或者加班影响自己的个人生活。上司很生气,命令她必须把文件处理完才可以走。在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杨卓妮也觉得上司总对自己爱搭不理,还没到试用期结束便跳槽了。
由于各种矛盾和自己的个性,杨卓妮至今没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虽然现在过着“月光族”的生活,有时想买件衣服还得跟家里要钱,但她并不感到压力重重:“我没什么理想和追求,希望能找到个不错的老公,吃穿不愁就好了,至于自己的事业,至少现在还没什么设想。”
职业名片戴志康男25岁黑龙江大庆人大学本科
北京康盛世纪公司CEO创业时间:5年
拒绝30万年薪的创业狂人
抽中南海香烟、吃大食堂、穿件高中时代的运动服,也许只有看到他坐上那辆银灰色的宝马,在办公室里用老板的眼光打量下属,或者跟其他IT精英对坐谈判的时候,你才发现戴志康不是个郁闷的小青年。从2003年收入几万元,到2004年几十万元,再到2005年的几百万元。现在,戴志康的正式身份是北京康盛世纪公司CEO,身价已经过亿元。
戴志康对电脑编程出奇着迷,但不喜欢上学,大学4年他受到3次纪律处分,15门功课不及格,戴志康的看法是:“我是真正把时间花在我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一个偶然的机会,戴志康发现了社区软件的市场价值,便决定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软件的开发。后来某公司提出30万元年薪邀请他加入,戴志康选择了拒绝,揣着读大学时赚的50万元,来到北京开办自己的公司。
在“80后”新人里,他是第一个买宝马车的。对于财富,戴志康认为:“财富只是用来解决生活必需的问题的,除此之外,就仅仅是个数字了。我现在每个月花费大概三四千元,我从未买过1000元以上的衣服,据我所知,同是80后,身价两亿的李想他们也差不多,都没有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戴志康表示,“同龄人中,无论择业还是创业,在某一方面做得好我认为都很值得钦佩。但多一些自知之明,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自己太不当回事,我觉得这点很重要。”
职业名片Linc男24岁北京人大学本科
通用中国公司软件研发工程师、著名求职培训师工作时间:4年
“要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
约好在国贸星巴克见,Linc晚到了5分钟——他需要给他的速腾找个停车位。聊起他的经历,感觉Linc从刚上大学起就清晰地为自己勾勒出了未来。
Linc说,他的大学生活是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二类本科度过的。从入学起他就意识到,想要靠在这样的学校里做个好学生讨份好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了——那里不是清华北大。他用了大一一年时间成为各种基础办公软件的内行,大二时,Linc开始在华尔街英语培训机构实习,熟练地电脑操作使其成为同事中的佼佼者,他的沟通能力、英语交际以及培训技巧都在那里获得了很大提高,大三时,Linc得到了在一家小公司做软件测试的实习机会。而这些经验的总合最终帮助他在毕业时进入了通用。从软件测试的实习生开始,到现在的软件研发,Linc超越了自己身边很多一流高校的毕业生。
现在Linc同时为一家国际教育咨询机构在大学里做求职培训,主要讲述面试时常见的37个问题。他从来不讲案例,只提供给学生方向,因为案例往往给人误导,比如有学生想进“苹果”,那如果把“苹果”历年所有的面试题给他背过的话,即便他进入了这家公司,但如果能力不行还是会被淘汰。关于自己的成功过程,Linc也强调,每个人的成功路径都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但有些经验可以借鉴,如果从20岁开始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肯定比到30岁时再去总结失败的教训有意义。
职业名片张志鹏男25岁山东人大学本科
北京某四星级饭店大堂经理工作时间:2年
“为了梦想而北漂”
在酒店大堂里见到张志鹏,是他的上班时间,一身体面的黑色西装,端坐在办公桌前,有外宾问询时,他能用英语从容地解答顾客遇到的难题。举止谈吐间的风度和高雅与他下班后的生活截然不同。
张志鹏住在酒店提供的地下室宿舍里,除了工作用的西装外,他自己的衣服很少。两年前他在山东一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来到北京,在经历过一次工作变动后他便一直供职于这家酒店。
谈起那次换工作,张志鹏一脸辛酸。他在北京的工作是从酒店的行李员开始的,刚到那家酒店不到两个月,在一次意外中,张志鹏被从摞得高高的行李车上滑落的箱子砸中,造成脚骨骨裂,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张志鹏无法继续工作。但酒店方面却以他还在见习期,非酒店正式员工为由,拒绝提供医疗费用和其养伤期间的生活费。
在脚伤养好以后,张志鹏离开了那家酒店,在一个新的环境里重新开始了自己追逐梦想的步伐。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志鹏做到了现在的大堂经理。张志鹏坦言,以他现在3000多元的收入,要想在北京买房买车,还是天方夜谭。但自己一直在点点滴滴中积累,总有一天他可以在北京实现自己的梦想。
职业名片赵琳女26岁山西人硕士研究生
北京某广告公司营销助理工作时间:半年
“硕士毕业让我烦恼更多”
赵琳给人的感觉不像媒体所描述的典型“80后”一代。她内敛的谈吐和较为传统的装扮更像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
她今年刚刚拿到四川某大学传播专业的硕士学位。据赵琳自述,她从小便是老师和家长眼中聪明好学的好孩子。上重点高中是保送,大学和研究生考试也都顺利通过。按照赵琳原来的计划,本想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大学母校当老师。可等研究生毕业时她发现,已经很少有高校接收硕士学历的教师了。她又确实已经厌倦了多年来的求学生活。无奈之下赵琳来到北京就业。
在投出若干简历后,赵琳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可赵琳发现,原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很难得到应用,本科学历的同龄同事却已经手握3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业务资源,除了底薪比同事高了200元外,自己的高学历对于眼前的工作而言几乎百无一用。这让赵琳着实困惑不已,她琢磨不透,自己苦学了那么多年在重视能力和实践的现实下真的落伍了吗?
她告诉记者,自己仍在考虑是否回学校攻读博士,一个非常矛盾的想法在她心里挣扎:在真正的实践中,自己已经落后于打拼多年的同龄人。这个世界瞬息万变,等自己博士毕业,岂不是被落的更远?万一政策有变,自己将如何立足?即便没有改变,自己如愿当了大学教师,教给学生一大堆理论,学生到了社会上不还是一样无法立足?
职业名片魏秀娟女25岁甘肃人大学本科
重庆开县某乡村中学支教教师工作时间:1年
农村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学校距离县城有几十里山路,学生大多数来自偏远农村。”魏秀娟告诉记者,开县本是国家级贫困县,学校的教学环境非常差,“我去的时候,学校惟一的图书室只有十几本书,而且都已经破旧不堪。”
学会计的魏秀娟在这所学校里教英语。“去支教前,我也考虑到了当地的艰苦环境,不过刚到时还是很不适应。”魏秀娟告诉记者,在当地,一年四季都有蚊子,而且个头特别大。“买几块肥皂,就要坐半个多小时的黄包车,跑到县城去;在我住的房间里,每天晚上备课时,都有几只老鼠蹿来蹿去的,一开始还有点害怕,最后也习惯了。”
关于选择支教,魏秀娟没有那些常见的表决心的话。“开始时,主要是因为省里推出了鼓励应届大学生赴农村支教的‘3+1+1’免试读研政策,即支教3年,第四年回学校读教育学硕士,最后一年边工作边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完成课程学习,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后自行择业,且学费全免。我觉得对自己而言,这是条不错的出路。而一年以后我对现在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觉得农村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这里山好水好,有很多资源可以开发。并且目前自己的生存状态并不比城市里每天在压力下打拼的同学差,这里有大把的机会,并具备创富的潜质。现在我发现,创新可以创造新的市场,而中国最广阔的潜在市场,就是农村。”
记者手记
游走在职场的“80后”
这是一项关于“80后”一代职场生态的调查,更关注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灵魂现状。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记者调查走访了上百位游走在职场的“80后”一代。他们有来自IBM、微软、通用、英特尔、可口可乐、高盛、花旗银行、UPS、北京现代、搜狐等知名公司的白领新贵,有来自煤炭、钢铁、电力等传统垄断行业的基层职员,有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络、广告公司等传媒产业的新生代,也有支教人员、选调生等新一代“上山下乡”的学子,甚至还有已经走进铁窗的职场新人。这一过程中,面对偌大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点滴可能无法用有限的版面和文字一一描述,但有些数据、有些印象注定让人无法释怀。
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经济市场,当许多人还认为是“60后”或“70后”人的天下时,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已在不知不觉中浮出水面,并试图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新一代的崛起。这个人群中包括25岁的MySee公司CEO邓迪,24岁的163888翻唱网CEO郑立、23岁的MaJoy总裁茅侃侃,还有同样25岁身家过亿的李想、戴志康等等。当这样一批20多岁的精英集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不由让人惊呼,“80后”财富新生代正在崛起。
但这的确不是全部。事实上我们在对“80后”一代的调查中,68.3%的人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并不满意,22.6%的人觉得还凑合,仅有10.1%的人比较满意。大多数人不满现状的理由主要集中在薪酬低、压力大、人际关系繁琐、上升空间小等几项。现实中很多人觉得无可依靠,只有自己的奋斗是真实的。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很多困难无法克服;他们焦虑,因为担忧而做噩梦、失眠。中国人力资源网近期一项相关调查显示,31.7%的年轻上班族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上海波引特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资深人力资源顾问邱俊介告诉记者,人生中4个时段最可能产生职业危机:择业和就业初期时的定位危机、工作5年左右的晋升危机、40岁时的方向危机、50岁以后的饭碗危机。这其中的两个正在等待“80后”一代面对。他指出,“80后”的职场新人,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空间和竞争压力是他们的前辈所无法比拟的,但因为成长环境相对顺利,没有经历过他们前辈所经历的那些磨难,抗压力能力相对较弱,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80后”一代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是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正如他们强烈感觉到在中学和大学里接受的教育与职场通行游戏规则的矛盾与冲突,在转型期社会的大舞台,个人在扮演自己角色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同的矛盾和斗争,许多人对自己的处境,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满意,因而心理不平衡,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这里,我们能说的也许只有4个字——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