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健笔意纵横--张介宾的理论著述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作《戏为六绝句》,其一曰:

“庾信文章老始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杜甫认为,南北朝人庾信老年所作诗文,更加成熟,其凌云健笔挥洒自如,情深意厚,感人至深,诚所谓“暮年诗赋动江关”。孔子有“后生可畏”之叹,若就庾信而论,未必如此。清代学者仇兆鳌亦说:“其(庾信)笔势则凌云超俗,其才思则纵横出奇。后人取其流传之赋嗤笑而指点之,岂知前贤自有品格,未见其当畏后生也。”由此可见,庾信可谓大器晚成者也。

在历代名医中,明末张介宾颇与庾信类似。其学术观点和传世名著也是“老始成”,晚年之时才得以施展才华,以其凌云健笔,纵横出奇,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医学文化遗产。

张介宾作为一代名医,《明史》却未载其传,如同《后汉书》不载张仲景传,此亦是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张氏名介宾,字会卿(一作惠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会稽之杰士也。祖籍四川绵竹县,其父寿峰公,通兵法,善养生,这对介宾影响甚大。介宾约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幼而聪颖异常,好学嗜读,于书无所不窥,自儒门六经以及诸子百家,均予考镜。并且不限于章句,而深究其义蕴,尤喜轩岐之学及兵法。钻研诸葛亮之八阵图,颇得其不传之秘,慨然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治国济世壮志。年十四,随父游京师。是时天下承平日久,奇才异士集于侯门,介宾得以遍交其长者。有金英(梦石)者工于医,介宾从之学,尽得其术。年未弱冠即为人诊治疾病。虽无经验,但认真负责,甚至先自尝药,再让患者服之。介宾晚年曾追述说:“余少年时,每将用药,必逐件细尝,既得其理,所益无限。”对患者如此尽心尽力,难怪其终成一代名医。

为医之暇,介宾继续钻研经、史、兵法,并猎涉象数、星纬、堪舆、律吕等,皆能究其底蕴。至其壮年,适值明朝政治腐败,国力日衰,亡征已见。特别是满清崛起于东北,辽东形势危殆。为实现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毅然投笔弃儒,仗策游侠,从戎幕府,意在效法汉代名将霍去病、窦宪,势欲封狼居胥(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勒石燕然山(位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而后快。为此游历河北,又随军出山海关,渡鸭绿江,足迹遍及榆林、碣石、凤城等地。谈兵说剑,绝塞历险,壮士逊其颜色。无奈命运乖舛,又不能浼首求合。多年之后,壮志未酬鬓先秋。而满清日盛,辽东益危。大势已去,不复可为。介宾曾对人曰:“我夜观乾象,宫车殆将晏驾,天下从此乱矣。”不久,明神宗崩。这表明,他对国家形势、前途已经看透,深知自己已无回天之力。加之,双亲已老,家亦贫,遂决意离军返乡。此时年已五十有八。

介宾返乡后,即尽弃其他而专心致志于医药。探隐研秘,医日进而名日彰。时人比之仲景、东垣。一方面为人诊治疾病,一方面求索医学理论,整理临证治验,著书立说。遇有危证,世医束手,得其一匕之剂,矍然而起。一时谒病者,辐辏其门。沿边大帅亦遣金币致之。

当时社会上医学派别虽多,但实质上无出金元四大家之外,尤以刘河间、朱丹溪影响最巨。虽然刘、朱之主张和方药的形成,原乃为克服滥施温燥之流弊而设,有其客观根据和合理性,但经过几百年的流传,时移世易,世医们非但未能把握其精义,反而拘守成法,恣用寒凉,克伐元气,从而形成新的流弊。介宾对此非常不满。他说:“自余有知以来,目观苦寒之害人,已不可胜记。此非时医之误,实二子(刘、朱)传之而然。先王仁爱之德遭敝于此,使刘、朱之言不息,则轩岐之泽不彰。是诚斯道之大魔,亦生民之厄运也。”他把时医恣用寒凉之罪责,完全归于刘、朱,认为:“凡今之医流,则无非刘、朱之徒,动辄言火,莫可解救,多致伐人生气,败人元阳,杀人于冥冥之中而莫之觉也,诚可悲矣!即间有一、二特达,明知其非而惜人阳气,则必有引河间之说而群吠之者矣,何从辨哉。矧病机为后学之指南,既入其门,则如梦不醒,更可畏也。医道之坏,莫此为甚,此误谬之源不可不察,故直笔于此。”

张氏在其著作中一再批驳刘、朱的理论观点,似乎与之不共戴天。并在理论和临证中反刘、朱之道而行之,倡温补而慎寒凉,注重培护人之元气。这一主张,除渊源于《黄帝内经》和张仲景《伤寒论》的有关观点外,乃是直接祖李东垣、薛立斋的结果,并且亦为其实践经验的总结。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生活于北京,游于士大夫之间,此点与李、薛(为御医多年)颇为类似。土大夫阶层之人多因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恣情纵欲而致内伤,元气受损不足,故应以温补为主而调之,非如此则难以取效。张氏以此临证,一治一效。例如,据为《类经》作序的叶秉敬所述:“自癸卯岁(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始,余以苦心诵著,耗脾家之思虑,兼耗肾家之伎巧,于是病泄泻者二十年。医家咸以为火盛,而景岳独以为火衰。遂用参、术、桂、附之剂培命门之火。而吠者竞起。余独坚信不回,服之五年而不辍,竟使前病全瘥,而脾、肾还元。”这是最能体现张氏医学观点的典型案例。张氏声名远播,成为当时医学上独树一帜的温补派的代表人物,自成一家之言。可见,其医学观点的产生和成功,既是金、元以来医学理论之争鸣和发展的结果,是时移世易的必然,亦与其独特的经历、学识有密切的关系。

张介宾一生撰有两部医学巨著。

其一为《类经》。此书是对《素问》、《灵枢》二书的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分类编述和注释。重新组织经文,分编为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十二类,三十二卷,意在“发隐就明,转难为易,尽启其秘,而公之于人,务俾后学了然,见便得趣,由堂入室,具悉本原,斯不致误人误己。”并著《类经图翼》十一卷,《类经附翼》四卷,合四十七卷。书中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这是一部极富学术价值的专门著述。为完成此书,介宾凡历岁三旬,易稿数四,方就其业。由此可见其为学态度之认真,用力之大。

其二为《景岳全书》。此书为介宾晚年力作,是其一生临证经验、学术思想的全面系统的总结。内容丰富,议论精详,涉及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各科疾患的诊治方法和本草方剂等诸多方面。包括《传忠录》三卷,《脉神章》三卷,《伤寒典》二卷,《杂证谟》二十九卷,《妇人规》二卷,《小儿则》二卷,《痘疹诠》四卷,《外科钤》二卷,《本草正》二卷,《新方八略》和《新方八阵》各一卷,《古方八阵》九卷,《妇人方》、《小儿方》、《痘疹方》、《外科方》共四卷。全书六十四卷,一百七十余万言,可谓卷帙浩繁。其中《传忠录》最为集中地反映了张氏的学术思想,就一些理论上的重大问题,辨正前人得失,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独到。《新方八略》、《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则是仿兵法八阵之例,把治病愈疾之法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等八类,取用药如用兵之意。作者说:“盖古有兵法之八阵,余有医家之八阵。一而八之,所以神变化;八而一之,所以溯渊源。”如此大张旗鼓地引兵论医,显然是喜爱并娴熟兵法及多年军旅生活的反映,可谓出于兵而未忘于兵也。

除上述两部煌煌巨著外,介宾晚年尚撰有四十五篇医学短论,被后学集为一卷名《质疑灵》。作者每据《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批驳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享等名家的某些观点,即所谓“取先圣之经,以辨前贤之误。”

以上三书,共一百一十二卷,约二百五十万言。堪称著作等身了。

张介宾的三部著作,只有《类经》是其生前刻印的。该书自序及叶(乘敬)序均写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此时张氏年六十二,已返乡四年。可见该书虽“历岁三旬”,但其最后完成则是在返乡之后。返乡之前,戎马倥偬,至多只能写下若干片断,不可能系统编注。如不返乡,则该书难以问世矣。而《景岳全书》则完全是六十二岁以后的作品。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介宾卒,享年七十八(周岁)。至于《质疑录》一书,则是由东海石楷首印于庚熙丁卯年(即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此时距介宾逝世亦有四十七年了。

张介宾既是一位愈疾巧匠,一生活人众多,又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医学理论家,给后人留下三部著作。这些成就奠定了他在医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私淑者、后继者不胜枚举。诸如,同时期的赵献可受到介宾温补主张的影响,并加以发挥,其子赵贞观亦精通医学,是温补派的传人。明清之际的高斗魁,服膺赵献可、张介宾的学说,以温补为主。与高氏同时的吕留良,用药亦宗介宾。张璐的方药主治也多据薛已、张介宾。清代黄宗羲在《张景岳传》中说:“二十年来,医家之书盛行于世者,张景岳《类经》,赵养葵(献可)《医贯》。”自明末、清初迄于今,介宾的影响持续不断,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医药学家之一。但亦有持批评态度的医家,如陈修园著《景岳新方砭》,批评介宾著作“皆拾前人之糟粕,而张大其言。”姚球托名叶天士撰写《景岳全书发挥》,对他的学术见解亦多所指摘。章楠在其《医门棒喝》卷三《论张景岳》一文中,认为张氏“功过相半”,“虽有发明之处,不过《内经》一节之旨,其阴悖《经》义者实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指出其“于医术不为无功”的同时,亦言其有所偏。“至于沿其说者,不察证候之标本,不究气血之盛衰,概补概温,谓之王道,不知误施参、桂,亦足戕人,则矫枉过直,其失与寒凉攻伐等矣。”“攻补不可偏废,庶乎不至除一弊而生一弊也。”此乃较为公允之论。今人应当光大其长,不必因其短而废其长也。

2024-08-08 02:29:54

Related Articles

冬天要注意去除肺火

这个冬天不太冷,这是大家一致的感觉.进入数九之后,全国各地仍然没有明显的降温,而且降水量也低于去年的水平.隆冬时节,却颇有"小阳春"的感觉,暖融融的感觉很不错.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暖冬天气却未必是一件好事.让我们看看其中的奥秘吧! 四季轮回,也是人体的循环规律 中医的健康观,更宏观,也更完整.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春夏秋冬,既是四季的轮回,同时也是人体阳气的发展变化规律.冬季,人体阳气潜藏,才符合自然规律,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健康. 用现代医学的语

理解心智,塞尔意向性理论的意义

美国著名分析哲学家约翰·塞尔是2004年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获得者之一.对于这样一份荣誉,塞尔当之无愧.自从1959年执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来,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塞尔的研究足迹遍及语言哲学与心智哲学的众多领域,从<言语行为>到<表达与意义>,从<意向性>到<心灵的再发现>,从<心.脑与科学>.< 意识之谜>到<心智.语言与社会>等,一系列著述记载了他不断探求的思想轨迹,对人类心智的深刻理解作出了贡献. 在塞尔丰富的

微整形的具体理论是什么

美丽的途径千万种,现在整形美容也越来越受人们欢迎.整形可以帮我们轻松解决自己的困扰,实现自然美.那什么是微整形呢?微整形具体是怎么操作呢?效果怎样?带着众多疑问我们来听听整形专家介绍的整形趋势. 微整形理念先行事半功倍,如今微整形超级流行,"没有恢复期,没有红肿,做完立马就能参加Party"有着诸多优点和便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是也许你不是这样的幸运儿,因为微整形的并发症让你痛苦不已,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微整形呢? 据了解,在微整形医师与客人沟通中,沟通得好,微整形效果就算只是改善

孔子的饮食养生理论:粗细搭配

孔子被尊称为"孔圣人",不仅在于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更在于他的养生之道,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虽然孔子生活颠沛流离,饱受苦难,但他仍在乱世中享有73岁高龄,远远超过当时30岁左右的平均寿命.后人在<论语>中发现,孔子对于养生,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很有见解. 孔子的饮食养生理论:粗细搭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厌精"并非是指追求饮食的精美.孔子所处时代,烹调技术比较粗糙,吃的谷物往往伴有未脱尽的壳.所谓"精",只是挑选优质好米,以免病

孔子的饮食养生理论:八不食

孔子生活在颠沛流离的春秋战国时期,仍然能在物质条件有限的环境下,活到了73岁高龄,这与他注意养生是分不开的.而关于孔子的饮食养生理论有很多,比如有八不食等等理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孔子的饮食养生理论:八不食 八不食.孔子不挑食,可八种食物却坚决不吃,分别是:不新鲜的粮食及肉类,不合季节的食物,颜色不好看的食物,味道不好闻的食物,切割得不合规矩的肉,烹调不当的食物,调料没放对的菜肴,从市场上买来的酒肉. 八不食中有一些涉及礼仪问题,也有一些涉及食材选择问题,就是现今热议的食品安全问题,

中医里的进补理论是什么

中医里的进补理论是什么
中医认为,身体虚弱,就需要及时的进补.而进补不是单纯的根据食物性味,来吃进补饮食.了解和掌握一些中医进补的理论,你才能利用进补来更好的保健身体健康.究竟,中医进补理论都有哪些? 1.中医的养生观的根本基础是"中庸",是以调节人体的内在的平衡和内与外界的协调为最高境界. 中医在养生保健,治病调养的过程中,其根本的手段就是"辩证论治",其应用原则即是"谨查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人体如果在健康的状况下,体内的状况,人体与外界适应状况一定处于最佳

解读中医养生的简单理论

中医里的神奇验方有很多,不仅可以帮你治病,还能让你得到养生保健的好效果.了解和掌握一些中医养生理论,对你养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会更有帮助.接下来,我们就为你具体介绍一些中医典故.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

中医养生保健的四个基本养生理论

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空间中,经常会听一些中年女性朋友们说起中医养生的话语,早在古代,我们中国人就已经开始运用中医的办法来养生保健,而对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身体特质,每个人所需要的养生办法却不尽相同. 女性朋友们运用中医养生的办法,能够保养好自己的肌肤,延缓其衰老的速度,也能够保证我们的健康,那么中医养生的观点到底有哪些呢?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

为你详细介绍中医进补理论

从中医的角度考虑,无论你是用饮食进补,还是药物进补,都是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的.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介绍,关于中医进补的科学原理.根据正确原理来进补,你才能更好的保健身体. 方式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补益五脏和调援精神,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 [平衡阴阳]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至今仍然在指导着中医临床.当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时,中医便认为属于健康的状态,如<素问·调经论>指出的"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着一,命日平人".当病邪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斗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