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时千万不能恶补

  很多朋友平时不注意养生保健,只有在身体出现问题后,才会用很多奇方妙剂来恶补,但中医专家认为,这种方式并不能让你身体得当健康养护。中医养生时,千万不能恶补,下文就介绍了具体原因。

  “恶补”即“猛补”。一般人使用的是它的引申义——疯狂地补救。然而,这个词用在中医里面,实在太普遍不过了。春夏秋冬,食补药补,人人都在进补,一不留神,却走进“恶补”的怪圈。且慢,你的胃不是塞补品的“锅炉”。

  养生不是滥用药物,过度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越来越重视健康了,养生的呼声非常高。客观地说,这是一件好事。可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分讲究补品、保健品,对药补“痴心不改”,这反而成了个误区。

  对于无病也不虚的人,根本不需要使用药物,他们的养生应以非药物为主。而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才可能需要服用保健品乃至药物,调理体内阴阳气血,这才叫药补。中药进补养生,重在补虚。

  中药的“三分毒”在哪里

  是药三分毒!这个“毒”在西药来说,是指它的化学成分对某些组织器官的结构或功能造成损害。比如说阿司匹林,它的毒副作用轻则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胃肠道反应,重则有胃肠道溃疡、皮肤过敏、肝肾损害等。这些西药大多是批量生产的化学药物,说明书会很明确地告诉你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

  而中药由于受产地、气候、土壤、炮制加工等因素的影响,药性会有差别。所以,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明书列举它所有的毒副作用。中药这个“毒”,更倾向于指它带有的强烈偏性。中医是从这方面把握它们的药物属性。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物得天地之偏气”。凡是偏性比较大的,用来纠正人体功能的偏倚(病理状态),都可以用做药物。如麻黄性辛温,可用来散寒发汗、止咳消肿。又如大黄,性寒味苦,中医用于治疗大便干结、火热亢盛等症,按此分类原则,生姜、大枣、川椒这些食物中的作料也包括在内。相对而言,食物比如小麦、稻米等,就为平性(属性比较温和)。

  药补也忌偏——避开中药之“毒”

  中药用对的时候,它可以用它的偏性纠正你身体功能的不平衡,但如果你吃了这些反倒使身体产生不平衡,那就是“毒”了。

  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人参是不是好药?是!但要看给谁用。人参有很强的补虚养气作用,血虚者也适用。但如果给了气血方刚的年轻人吃,十有八九会流鼻血。一般地讲,补阴药药性甘寒,多服易伤阳气;补阳药药性温燥,常用则伤阴助火;补气药多黏腻,过服会损伤脾胃;补气药多壅滞,多用会是腹胀纳呆,这些都是滥用药物当作保健品的恶果。所以,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药,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这是一个辩证的用药之道。

  因此,用药前,先要辨明虚损部位,熟悉药物的偏性,另一方面,要防范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病人是否“过矫”了。中医补益的名方中,补药之外,一定会合理运用少量的“泻药”。如六味地黄丸中用茯苓、泽泻,补中益气丸中追加陈皮、柴胡,都有预防补药过偏的作用。

  当然,现代人滥用的不只是中药,西药也有。这不仅浪费了药物经济资源,也影响了人们的寿命。我认为它也属于一种“养生障碍”。在养生问题上,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待药物,用药之前,多看说明书或中药参考书,了解使用注意事项。如有不懂,应多请教医生、药师等。

  合理药补,先问脾胃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药罐子”病人,虚不受补,正是脾胃被药塞满了,运化功能出了问题。中医常说,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功能的兴衰都与脾胃密切相关。在那个没有输液打点滴的年代,无论食补、药补,人体都必须经过脾胃吸收才能被利用。胃口不好,将导致体虚不能进补的恶性循环。

  养生恶补,很有可能让你得不到完美养生效果,并且,还有可能伤害你的身体健康。因此,养生保健需要你从日常生活中来开始,只有你平时多注意身体健康的家庭调护,那么,你的体质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推荐阅读:使用拍打疗法可强身健体

2024-08-16 06:42:24

Related Articles

中医养生:按揉三阴交可补肾

生活中男人需要补肾,其实女人更需要补肾.除了食物可以补肾之外,按摩也可以具有补肾的功效,人体有一个穴位叫"三阴交"时常按摩三阴交穴可帮助女性补肾. 三阴交到底在哪里? 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四个手指并拢,沿着足内踝尖向上另一侧对应的点,就是三阴交穴位.也就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这三条阴经在脚踝处偏偏有了一个交叉点. 中医认为,脾统血液,肝藏血行气,肾藏精,经常按揉这个三阴交穴位,可对脾.胃.肝进行双向调节,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除了这些作用外,三阴交对女性有着特殊

五个中医养生明目法

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电视.电脑.手机等等,而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眼睛最容易出现疲劳.中医认为,我们在保健时,养护视力非常重要.接下来,就为你介绍五个中医明目法. "酸.涩.痛.胀",这是您的眼睛在向您提出抗议.如果仍持续过度使用眼睛,您的视力将会下降,不适的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这时的你就要注意了,不要让自己的眼睛处在这种情况下,对自己的眼睛负责.简单易行的护眼方法: 养目: 平时注意膳食均衡,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

解析中医养生里的六对矛盾

中医养生方法多,效果也好,因此,不少朋友在保健身体的时候,都会去尝试一下中医养生法.从中医的角度考虑,使用中医养生法,你需要先来了解几对矛盾,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介绍一些中医典故. 饱与饥: 多食伤身,营养不足也损害健康.<抱朴子>中说:"养生赖于饮食,然使醉而强酒,饱而强食,未有不伤身者."唐代诗圣杜甫就是因为饱餐一顿耒阳县令送的烤牛肉而死的.清代顺康年间,户部尚书马齐,自其祖父以下四代多享高寿,其中百岁者有5人之多,马齐本人享年88岁.据传马家主要是善于饮食调摄,坚持&

中医养生择时进补效果更佳

说道养生保健,很多人都有亲生的经验体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那么如何养生才能起到十半功倍的效果呢,以下是中医专家针对择时进补效果更佳向大家做出详细的介绍,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去帮助. 四时进补 冬季最宜 常言道:"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冬季由于自然界呈现阴盛阳衰.草木凋谢.万物闭藏的景象,人体新陈代谢缓慢,生理功能处于抑制.收缩状态,人体精气内敛,此时若对症选用药物进补,最易吸收藏纳.此外,中医讲"虚则补之,实则泻之&qu

中医专家提醒养生不能恶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养生意识不断加强,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养生之道或养生之术.中医理论认为天人合一,即人体与大自然是一个息息相关.充满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博大精深,中医专家就就出养生的方面给大家做一下简单介绍,以下是针对养生不能恶补做出的详细介绍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去帮助. "恶补"即"猛补".一般人使用的是它的引申义--疯狂地补救.然而,这个词用在中医里面,实在太普遍不过了.春夏秋冬,食补药补,人人都在进补,一不

中医养生补肾 这些食物是佳品

中医养生补肾 这些食物是佳品
在炎热夏季,人体很容易就虚,特别是肾虚,因此就会有很多人为此担心着,在生活中想要补肾吃什么好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些深色补肾食物,不要看其黑乎乎的,都是很好的补肾食品哦,同样也是健康饮食.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医养生补肾 这些食物是佳品 黑米 具有健脾暖肝.补血益气之效.其维生素B1和铁的含量是普通大米的7倍.冬季食用对补充人体微量元素大有帮助.用它煮八宝粥时不要放糖. 黑荞麦 可药用,具有消食.化积滞.止汗之效.除富含油酸.亚油酸外,还含叶绿素.卢丁以及烟酸,有降低体内胆固醇.降

顺应四时 适时进补是中医养生理论

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的话,就会发现在很多中医典故里,都会有顺应四时,适时进补的说法.从中医的角度考虑,顺应四时,适时进补,是中医养生的常用理论.下面,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介绍一下. 人和细菌要和谐共处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然环境里,这个环境不是纯之又纯的.如果我们到医院去做检查,可以发现从口腔到咽喉再到全身不知道有多少细菌和病毒.虽然这些细菌.病毒都存在,为什么人却不得病呢? 这个问题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比较容易理解.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人和自然之间本来是可以

中医养生 秋季进补十大禁忌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天气温差变大,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十忌: 1. 无病进补 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慕名进补 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

中医养生需做好七个守时

中医博大精神,在中医里,关于养生保健的秘诀有很多.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一些简单的中医养生法,非常适用.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介绍一款养生方法,只要你做到下文七个守时,那么,身体就能健康起来. 1.按时喝水 口渴,提示体内缺水已颇严重,这时再补充它为时过晚.据调查研究,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者明显减少于不常饮水的人.而且,还对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疾病有预防作用.因此,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脂.血液黏稠.冠心病和中风病人,以及对水相对需要较多的孕产妇.青少年和婴儿,更应该养成经常饮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