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对某些中成药的主要成分、性质功能、适用范围、用法用量以及等方面,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尤其对相似的药名望文生义,以致应用不当,治疗无效,贻误病情,甚至造成不良后果。那么,怎样合理选用中成药呢?
六神丸:主要由牛黄、麝香、珍珠、雄黄、蟾酥、冰片六昧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功效,通常用于、咽喉肿痛、疮疥以及抽风等症,都有显著的疗效。具体用法:1—3岁,每次服1—3粒;4—8岁,每次服5—6粒;9—15岁,每次服8粒;一日服用l一2次,用温开水送下。外用时,将六神丸用米醋或温开水少许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数次。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以为让婴儿多吃些六神丸,可以不生和疮疥,殊不知它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
如果超过服用剂量,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严重的还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和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千万不能滥用。
金银花露:由金银花蒸馏加工而成,具有清热解毒作用,能抑制许多致病菌,尤其对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效用最强,因此,用于小儿胎毒和疮疥等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又可作为清凉解暑,对预防痱子也有一定的效果,每次服用60毫升左右,一日2—3次。如果没有用完,要及时将瓶盖旋紧,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长霉变质。
至宝锭:由山楂、藿香、紫苏、茯苓、朱砂、琥珀、牛黄、麝香等20多味药配成,有健脾消食、清热解表、祛痰熄风之效,对婴幼儿的风寒、消化不良引起的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多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烦躁不安、大便酸臭甚至神昏抽搐等症,都有良好的效果。但以初生儿到一周岁以内的服用最为适宜,而且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如果不见好转,应请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父母唯恐小儿生病,竟将至宝锭作为防病之宝,经常给孩子服用,结果事与愿违,反而有损健康。实际上,该药并没有预防和健脾清热的作用,因而脾虚泄泻、肠炎、痢疾患者忌服此药。
一捻散:又称一捻金。由大黄、人参、槟榔、朱砂、牵牛子组成,主要用于饮食不当引起的腹胀、、呕吐等症,一周岁以内,每次口服0.3—0.6克;1—3岁,每次口服0.6—1.2克,都是一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它具有用量小、疗效高的特点,但疾病痊愈后。应立即停药,不宜多服。另外,它没有解表作用,所以对发热无汗、怕冷、大便稀薄者不宜使用。
紫雪散:原名紫雪丹。它的外形犹如霜雪—般,且点缀着紫色而得名。主要由生石膏、羚羊角、犀角、麝香、青木香、丁香等配合而成,有清热解毒、镇静开窍等作用。常用于急性热病引起的高烧不退、大便秘结、烦躁不安以及神志不清、说胡话等,尤其对小儿急惊风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另外,对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等,也有很好的疗效。服用时,一周岁以内,每次0.3克,每增加一岁,便递增0.3克,1天1次。五岁以上酌情服用。要注意此药对高烧病人才有退热作用。但有的孩子热度并不高,家长就给予紫雪散治疗;也有的孩子突然出现无名高热、家长也盲目使用紫雪散,结果热度虽然退了,但却掩盖了病情,造成误诊。所以,在病因未查明以前不要应用此药。
珍贝散:含有牛黄、珍珠、川贝、竹黄、沉香、冰片等成分,具有清热消炎、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炎、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2岁以下,每次服0.15—0.3克;3—5岁,每次服0.3—O.6克;6—12岁,每次服O.6—0.9克,一日3次,都有明显的效果。
淡竹沥:又称竹沥油。它具有化痰止咳、清热镇静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等症,有显著的疗效,尤其对面红、发热、咳嗽、气喘、痰液浓稠、小便红赤、大便干结等,效果最佳。但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流涕、痰液呈泡沫状则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化痰丸:既有化痰止咳药物,如川贝、半夏、南星、桔红、桔梗,又有清热安神药物,如钩藤、天麻、天竺黄、僵蚕、朱砂、石菖蒲等,因而可用于小儿发热、咳嗽痰多及神志不安等症,每欠服用1粒,一日1—2次。也可起到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