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身应注意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身,但养身应注意什么,你知道吗?

  (一)顺应自然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这种天人相应或称天人合一学说,是中医效法自然,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顺应自然养生包括顺应四时调摄和昼夜晨昏调养。昼夜变化,比之于四时,所谓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白昼阳气主事,入夜阴气主事。四时与昼夜的阴阳变化,人亦应之。所以,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动静和宜,衣着适当,饮食调配合理,体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属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中医学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医学、心身医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益显示出重视社会因素与心理保健对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性: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所以人必须适应四时昼夜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摄生措施,才能健康长寿。故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

  (二)形神共养

  形神合一,又称形与神俱,形神相因,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形与神俱,方能尽终天年;因此,养生只有做到形神共养,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所谓形神共养,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生,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统而言之,不外“养神”与“养形”两端,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形神共养,神为首务,神明则形安。神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静内守,而不宜躁动妄耗。故中医养生观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守神以全形。通过清静养神、四气调神、积精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以保持神气的清静,增强心身健康,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

  形体是人体生命的基础,神依附于形而存在,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方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衰,形谢则神灭。形体的动静盛衰,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中医养生学主张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用劳动、舞蹈、散步,导引、按摩等,以运动形体,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

  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以动静适宜为度。形神共养,动静互涵,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益于强身防病。

  (三)保精护肾

  保精护肾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精是构成人体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精气神是人身“三宝”,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精是气形神的基础,为健康长寿的根本。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五脏安和,精自得养。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主藏精,故保精重在保养肾精。中医养生学强调节欲以保精,使精盈充盛,有利于心身健康。若纵情泄欲,则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未老先衰。节欲并非绝欲,乃房事有节之谓。保养肾精之法甚多,除节欲保精外,尚有运动保健、导引补肾、按摩益肾、食疗补肾和药物调养等。

  (四)调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天的重要因素,“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景岳全书·脾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则精气充足,脏腑功能强盛,神自健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调养脾胃,通过饮食调节、药物调节、精神调节、针灸按摩、气功调节、起居劳逸等调摄,以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凋补脾肾是培补正气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径。

2024-10-10 05:38:22

Related Articles

寒露养身应注意身心防燥

随着寒露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凉,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随之雨水渐少,天气干燥. 寒露养身应注意身心防燥,为了防秋燥,这个时节的饮食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宜多吃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同时,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食物,注意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 此外,寒露养身应注意身心防燥,气候变化不定也会给人心理带来一定影响,部分人容易出现情绪不稳或忧郁心情.因此,暮秋时节精神"防燥"要做

老年人夏季锻炼应注意什么

到了夏天,人们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复苏,各种各样的锻炼就开始,说起锻炼当然少不了老年人的参与,对于老年人来说锻炼对于身体来说是有好处的,但老年人要格外注意,那么老年人夏季锻炼应注意什么呢?白领一族最适合办公男的五种锻炼方法有哪些呢? 1.不宜"迟"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夏日的清晨,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尤其是太阳出来前,是锻炼的黄金时间,故而应选择此时锻炼身体为佳.中医讲应避免在中午或下午锻炼,因这时暑热湿盛,骄阳似火,容易引起中暑或其他意外. 2.不宜"

盘点中医减肥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中医减肥存在的误区有哪些?日常生活中,中医减肥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对于很多没有接触过的朋友,对于中医减肥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减肥最谨慎的就是要防止陷入误区,想要通过中医来减肥,小编建议大家在使用中医减肥应先了解这个误会. 误会一:吃中成减肥药等于中医减肥 市面上很多减肥药都是以"中药成分"."健康"."自然瘦"等旗号出现,很多爱美女性就因此认为,减肥药就等于是中医减肥,甚至把有些导致腹泻的泻药当成"中医调理排毒".事实上减肥药不

节气养生 寒露吃什么更养生

节气养生 寒露吃什么更养生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到了寒露冷空气开始加强,天气更加干燥,人更需要多喝水来补充水分,这个时节的养生也是很重要,很多人都开始疯狂进补,但是专家说进补要讲究科学方法,不能盲目进补,那么寒露吃什么更养生呢? 寒露吃什么更养生,中医认为寒露时节在饮食上应多吃温润之品,如栗子.梨.荸荠.菱角.柚子等.尽量少吃辛辣.熏烤食物,以及西瓜.苦瓜等寒凉瓜果.虽然现在正是吃螃蟹的季节,但由于其性寒,要适可而止.在这里也给想着减肥的MM们提个醒,天气转冷后,食欲也会转好,火锅.炖菜,美食的诱惑多了

癫痫分为多种类型

中医内科认为,癫痫是一种严重疾病,会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从中医的角度考虑,癫痫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种类的癫痫,其治疗方也有区别.究竟,癫痫都分为哪些类型呢?下文具体介绍了癫痫知识. 癫痫又叫"羊癫疯",是以突然扑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发作性神智异常疾病.小儿癫痫除遗传因素外,往往与外伤史或产伤史有关.中医将癫痫分为惊痫.风痫.痰痫.瘀血痫4种类型. 惊痫 发作时吐舌,惊叫,急啼,不安,如将被人捕捉,苔薄白

宝宝出现高热惊厥证如何治疗

夏季天气炎热,中医儿科的大夫发现,在这个时候,宝宝会容易出现高热惊厥证问题.那么,宝宝出现高热惊厥证问题后,该如何治疗呢?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介绍一些,中医治疗高热惊厥证的妙招. 十宣穴 在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之时,可采用中医针刺方法缓解症状.常用的穴位有人中穴.涌泉穴等穴位,可以尽快控制抽搐症状,之后可应用针灸进行退热治疗.针刺退热一般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大椎.曲池.合谷等,这些穴位一般采用直刺手法.如果发热较高,可取十宣.耳尖.耳背静脉处放血,方法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4-5滴即可,这种方法退热还比

四大法宝帮你提高睡眠质量

我们都知道,优质的睡觉,对于工作.学习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医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睡觉状况好,那么,很多疾病都可以预防.那么,如何提高你的睡眠质量呢?下文就介绍了四大家庭调护法,让你睡得更香. 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也是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的时刻. 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是最好的节能,也是最好的储备及充电,更是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

警惕老人锻炼会有五大误区

中医发现,老年人都喜欢锻炼身体,经常会参加晨练.从养生的角度分析,锻炼是好事,可以让老年人在修身养性的同时,还能保障身体健康.但老年人锻炼身体是有学问的,下文介绍了老人锻炼的五大误区. 误区1 晨练比暮练好 其实早晨人的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相反,黄昏是体育锻炼的理想时间,因黄昏时的心跳.血压最平衡,最适应运动时心跳.血压的改变;黄昏嗅觉.听觉.视觉.触觉最敏感,人体应激能力是一天中的最高峰;黄昏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也达到最佳水准. 除此之外,也与现在的大

如何治疗急性鼻窦炎和中耳炎

急性鼻窦炎和中耳炎给人们带来的烦恼自食不必说,如何治疗是鼻窦炎和中耳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治疗急性鼻窦炎和中耳炎,中医表示应遵循"祛除痛灶,通风引流"的原则.可以通过激素.抗菌药等药物治疗,使鼻腔和耳朵的通道恢复通畅. 大部分急性鼻窦炎通过合理的抗炎.抗过敏药物治疗可在短期内痊愈;情况严重者,需对上颌窦进行穿刺冲洗,或采取鼻内窥镜手术清除病变.绝大多数小儿急性中耳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少数为病毒感染,一般经抗生素治疗可转变为分泌性中耳炎.一旦病情迁延为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出现穿孔,早期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