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知道,在中医里,人参作为一种名贵的药材,对人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中医专家认为,人参可以起到补气、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好作用。人参的药用价值有很多,多了解一些,对你身体健康很有帮助。
人参作为中医主要的一款药材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因为人参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补元气、健脾胃、养血补肾。实为起死回生的佳品,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人参的主要用途。
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人衔、鬼盖,列为上品。“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考仲景用人参的条文共76处,出现在42个方剂中。《药徵》认为“主治心下痞坚痞硬、支结也,旁治不食,呕吐,喜唾,心痛,腹痛,烦惊”。《别录》云:“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药性》谓其“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大明日华本草》曰:“消食开胃,调中治气,杀金石药毒。”《本草经疏》称:“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本草正》谓:“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惟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惟其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本草新编》论人参指出:“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
人参自《神农本草经》以来,一直被视为珍贵补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宋代前主要用其生津止渴,益气补虚,金元之后,始用其大补元气以固脱。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医家对人参的认识不断深入,临床应用范围有明显扩大。笔者根据前贤经验及姜良铎老师用药体会,将其归纳为5大功用,现介绍如下。
主补五脏
补心定悸,主胸痹,心动悸
仲景用人参汤治疗“胸痹,心中痞气”;炙甘草汤治“心动悸,脉结代”;九痛丸治九种心痛,皆用人参安神定悸。《神农本草经》曰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药徵》云:“人参治心下痞硬而悸也。”《名医别录》谓人参能“通血脉,破坚积”。《证治准绳》养心汤、《济生方》之归脾汤,皆用人参治心悸,失眠,脉细弱者。《圣济总录》卷55用人参配吴茱萸治疗胸痹心痛。
现代临床用人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每每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健脾调中,主吐利
人参为补益脾胃之要药,且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滞,故止呕尤为专长,善疗虚寒性吐利。吴茱萸汤治疗胃阳不足,寒饮内停,或夹肝气上逆所致的呕吐;《外台》黄芩汤主凡中寒气少之干呕下利;大半夏汤证亦为虚寒性的胃反呕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所治之证,为素体阳虚不足,感受寒邪以后又经吐下,致脾气下陷,寒盛于下而吐利并作;桂枝人参汤证是虚寒性协热下利;理中丸治疗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此里寒重当用理中丸先温补中阳,使阳复寒消则吐利自除。
仲景在应用以上诸方中均用人参健脾和胃,调畅中州,治疗呕吐时多用生姜、半夏、吴茱萸相伍;治疗下利时多与干姜合用;夹有郁热者可配黄连、黄芩;兼有表邪者可加桂枝解表,调和营卫。
补脾养血,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
人参甘温入脾经,补脾益气,振脾阳而资化源,有气血双补之效,为补脾要药。具有改善消化吸收、代谢功能,能促进血清蛋白合成,刺激造血器官,促进造血机能旺盛。故常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司,生化无权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谷不香,脘腹虚胀,大便溏泄者,配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如兼寒者加干姜温中祛寒;脾气虚极,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内脏下垂之证者,伍黄芪、白术、升麻、柴胡、桔梗等,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肌肉张力,有升阳举陷之能。
以上就是人参的补气功效了。的确,人参是很好的养生药材,你可以利用人参,来保健身体健康。当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不一定所有人都适合食用人参。了解你的身体状况,正确服用人参,这样才能保健身体健康。
推荐阅读:中医介绍泡脚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