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年底,全国所有省份都可以基本完成综合改革任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施行两年多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改革路径,基层成为3年医改的重点。在广大的社区和农村,长期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了缓解,全新的基本医疗服务模式初步建立。
据权威调查统计,截至10月底,全国正在接受规范化慢病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有6800余万名。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人数达2.22亿和3.64亿。城乡居民对基层医改的满意度随医改进程而升高,其中农村居民满意度高于城镇居民。
取得十大成效
通过3年医改,我国已经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覆盖。通过以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实现,原有的旧机制被打破,新机制已初步建立。
由于政府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不足,“以药养医”机制迫使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靠卖药维持生存。这不但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损害了人民的健康,还腐蚀了医生队伍,使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孙志刚表示:“大量虚高药费通过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医保报销,这非常不合理,也是一种浪费。为了转变这种机制,必须通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包括管理、人事、分配、药品流通、医疗保障等制度的改革,建立一个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
随着30多个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出台,基层卫生机构实现了“四个转变”:由单一药品的零差率补偿转变为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综合补助;由单项改革,转变为综合改革推进;由单一的药品招标采购,转变为推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各环节的深刻变革;由单纯地保障医疗机构生存运行,转变为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随着新机制的建立,新医改给我国广大基层和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取得了十大成效。
首先,百姓得到实惠——全民医保扩面提标,基本药物价格全国平均下降了30%左右,“一升一降”让百姓看病少掏钱。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提高——年人均经费提高到25元。基层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全科医生制度实施,许多医生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医患矛盾逐步减少,医患关系得到改善。
其次,服务能力提升——全国70%的地区拥有达标的县、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提高——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财政补偿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结构优化,活力增强,待遇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月均工资增加了600元左右,有15个省份基层医务人员收入水平超过了当地公务员收入。村医队伍得到加强——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实施范畴,增加了村医补助,保障了村医待遇,稳定了村医队伍。
再次,推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药品的方式发生改变,引发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整合。
最后,为县以上公立医院改革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熟悉医改、推进医改的干部;增添了全国推进医改攻坚克难的信心。
设立激励机制
建立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新激励机制是基层医改的攻坚目标之一。由于涉及人事、分配、保障制度的改革,不仅要保障合理收入,还要让医务人员有职业追求,因此,想要做到面面俱到很不容易。
以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编制管人,吃的是“大锅饭”,陷入缺少活力、业务不精、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断了药品加成收入后,需要通过人事、分配、财政保障制度的综合改革建立有活力、有保障、有奔头的新激励机制。
孙志刚表示:“卫生系统是推进医改的主战场,广大医务人员是改革的主力军。医务人员积极性不调动,将难以持久地体现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医务人员积极性不调动,难以长期让百姓得到实惠;医务人员积极性不调动,医改的目标也难以最终实现。”
调查显示,基层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较高。医务人员肯定了医改带来的积极变化,如工作环境改善、工作效率提高、社会形象提升等。但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作压力较大,有的地方仍未完全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为了全面落实补偿机制,国务院医改办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未来将采取措施督导各地落实补偿责任,确保医务人员得到合理报酬。
“十二五”改革公立医院
经过3年的医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而大医院的“以药养医”机制仍未改变。因此,造成城镇居民对于医改的满意度明显不如农村居民高。
对此,孙志刚表示:“虽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建设规模上、服务功能上与城市大医院有所不同,但都是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种意义上看,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已经从基层开始启动。”
根据医改办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公立医院改革要全面向大中城市拓展延伸。孙志刚强调:“由于公立医疗机构以药养医,存在逐利性,渐渐偏离公益性方向,因此,基层医改推动新机制的成功建立,为县以上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经验。”
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实践看,推进大中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改革,依然要着力做好破除以药养医、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3篇文章。不久,县医院改革将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也将在“十二五”全面推开。
但是,我国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平衡,由于基层服务能力不足,很多患者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大医院寻找治疗,如果想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必须改变“基层不强、小病大看”的状况。孙志刚表示,基层机构基础夯实了,人民健康有了守门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能显著缓解。基层机构是医疗服务体系在基层的延伸,基层医改完成了,大医院的压力就会减小。
“但是,改革的路径已经十分清晰。下一步将继续巩固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新机制。” 孙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