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废旧皮革做食用明胶已获21年专利

  昨天,又一则关于食用明胶制备工艺的消息引起了关注,腾讯网友赵勇发微博称,铬鞣皮废料酶法制备食用明胶的工艺方法专利早在1991年就申请了,专利号是91108955!专利称明胶收率高于50%,到现在已经整整21年。


明胶用皮革做成

  皮废料制食用明胶曾获专利

  昨天下午13:27,这则关于废皮料制备食用明胶工艺在21年前获得专利的博文在腾讯微博发出后,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赵勇在发出这条微博后,先后@了“新闻哥”等微博中知名博主,“求转发”。   记者了解到,该消息在4月23日下午已在网络上流传,在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中先后有博主对此发文,并链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查询结果的链接和截图。

  昨天下午,经过赵勇在腾讯微博中向网友推荐“求推广”之后,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昨日下午,记者打开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检索界面,按照上述的专利号查到了一条名为“ 铬鞣皮废料酶法制备食用明胶的工艺方法”的发明专利。在申请公开说明中显示,该专利的申请日期为1991年9月,公开日期为1992年3月,距今已经21年。这些信息与微博中所述信息一致。

  记者注意到,在专利公开说明书中,该工艺的制备材料为废皮料,即备受关注的“蓝皮”。在网友心中,这一专利立刻与当下关注的毒明胶的生产方式联系到了一起。

  有网友称,经过对比,这一方法和媒体报道中出现的不法商家的制备工艺极为相似。

  专利提到了铬但未标明数据

  在该专利摘要说明中,强调的工艺重点是通过稀硫酸浸泡和过氧化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脱铬,有“该工艺方法脱铬、胶解完全,生产周期短,明胶收率高于50%,产品全部为食用明胶”等描述。

  记者下载其专利全部图片格式的内容查看,其中多次提到了时下最热点的金属元素:铬。比如第七页上,说该工艺“不仅适用于单一类的铬鞣皮,而且适用于猪、牛、马、羊等多种类皮质的铬鞣混合皮,不仅适用于初鞣皮,而且适用于复鞣皮”,“含3价铬和含6价铬化合物的废水是截然分开的,容易回收利用”。

  记者查看其所有内容,未能找到这份专利对食用明胶成品铬含量的标注,也未提到相关参照标准。

  对此,记者试图联系专利申请人和代理人了解相关信息。专利说明显示,该专利为三人联合申请,由石家庄市专利事务所代理。记者从河北省知识产权局获悉,石家庄市专利事务所已经转制为企业,转制前的代理信息无从查证。工作人员称,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专利的转让情况,只能登门或者按照专利上所留地址发挂号信。

  食用明胶铬标准近20年未变

  记者进一步查找食用明胶铬含量的相关标准,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的是1994年的,要求C级食用明胶铬含量每千克小于等于2.0mg,A级标准要小于1.0mg。目前药用明胶的标准为QB2354-98,皮制药用明胶每千克的铬含量要小于0.5毫克。

  在2011年3月1日起施行了新的相关标准,这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备案号为30251-2011)的文件中,对食用明胶的各项指标重新作了规定,但铬含量依旧保持C级食用明胶铬含量为每千克小于等于2.0毫克。   对此,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A级(国际先进水平)食用明胶对铬的限量要求为1mg/kg,我国的标准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 追问

  废皮制明胶成另一三聚氰胺?

  有网友提出,授权专利后,如果发现专利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新标准出台,是否对原有工艺要复查,并向社会公布呢?河北省知识产权局一名工作人员答复记者:知识产权授权之后,没有复审程序。

  有网友评论称,废皮料制备食用明胶和当初三聚氰胺的出现何其相似,在当初认知水平和技术水平下,都被称作是“科技创新”,但是随着技术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其中的危害却没能及时发现,更没有去纠正,直到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

  记者了解到,按照知识产权法,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上述制备工艺的专利保护已在2011年失效。

  ■ 链接

  识别工业明胶尚无检验方法

  广东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副教授胡海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虽然食用明胶和工业明胶各种有毒物质含量有了科学标准,但是目前国内尚无标准方法检测确认工业明胶,在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上,工业明胶的检测方法一栏显示“无”。

  专家表示,目前只能通过检测明胶产品或使用明胶的食品中铬含量及重金属含量来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024-11-07 13:37:54

Related Articles

易拉罐拉环暗藏污染风险 网传有人感染病毒死亡

易拉罐拉环暗藏污染风险 网传有人感染病毒死亡
易拉罐拉环问题虽然已经不新鲜,之前一些厂家为了易拉罐的环保问题,把拉环设计为向内拉的,这样喝完之后拉环就按进拉罐里.可这拉环暗藏的污染风险最近又网传有人感染病毒死亡. 易拉罐拉环暗藏污染风险 网传有人感染病毒死亡 半数饮料用内翻式拉环 近日,网络流传一妇女喝了罐饮料,被送进医院,离开了人世.验尸发现她喝的饮料受到鼠尿污染,感染了细螺旋体病毒.那么,现实中的易拉罐卫生状况怎样呢? 5月16日至17日,记者走访了欧尚.家乐福.京客隆等超市,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罐装饮料.啤酒,有两种开启方式,一种是拉环向

网传十大致癌物七种脱嫌疑

上周,一则<致癌食物名单,分享一次救无数人>的信息快速在网上流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瓜子.口香糖.果汁.爆米花都上了"黑榜",不少网友大声惊呼"中枪".这些吃了几十年.上百年的食物到底有多可怕?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这则网络信息披露的十种致癌食物中,七种基本没有致癌风险. 安全 瓜子:未霉变不会致癌 瓜子一直是很多居民的"当家零食".网传瓜子会吸收土壤中的铅.镉.镍等重金属,吃瓜子还会消耗大量的胆碱,使人体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导致肝脏集聚大量

气质名嘴杨澜网传整容

气质名嘴杨澜网传整容
杨澜的名气是很大的,一线的名嘴,而且还知书达理,曾经出版了很多书籍,赢得了我们的喜爱,杨澜曾经说过"男人的帅不在脸蛋,而在岁月积淀下来的睿智与淡定.",可是女人凭借什么更加美丽呢?据报道,杨澜曾经为了挽救事业曾经整容,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下面看看整形美容专家的报道吧! 气质名嘴杨澜网传整容 "婚姻需要爱情之外的另一种纽带,最强韧的一种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那是一种伙伴的关系.在最无助和软弱时候,在最沮丧和落魄的时候,有他(她)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

网传仙人掌可能治疗乳腺炎吗

现在很多女性在网上会发现,有一款奇怪的治疗方法,就是仙人掌用来治疗乳腺炎,这您相信吗?其实,乳房疾病也是妇科疾病中比较普遍多见的一种疾病.那么,我们女人怎样治疗乳房疾病好呢?当然,据说仙人掌具有治疗乳腺炎的功效,资讯网的小编在下面给大家做一些详细的介绍. 网传仙人掌可能治疗乳腺炎吗 女性如何治疗乳房疾病呢?其实,乳腺炎其实就是急性的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初产妇.临床可见乳房莫名肿块.质硬.表面不平滑,境界不清楚.活动性差,随后与皮肤黏连,使皮肤凹陷,乳头下陷或移位;晚期癌肿侵入胸肌筋膜,并与之固定,

网传甘肃高一学生炸楼 校方称为"危房拆建"(图)

网传甘肃高一学生炸楼 校方称为"危房拆建"(图)
正在拆除的酒泉中学北教学楼. 本报首席记者 董开炜 摄 酒泉中学一学生虚假网帖被转发致以讹传讹 实为学校危房拆除重建 2月19日晚,一篇有关"酒泉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对学校各种制度不满.自购炸药炸毁教学楼"的帖子在网上流传,随后经数万人转发而引起轰动.记者2月20日就此事件向酒泉市委.酒泉中学等单位进行调查采访时获悉,学生炸楼事件纯属谣言,此帖子的始作俑者系酒泉中学一学生. 网传"高一学生炸楼" 2月19日晚,网名为"咸鱼"的一名酒泉网民通过自己的微

网传考前吃素提智商不靠谱

考前吃素可以提高智力商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经常会听说在考试之前,如果吃素的话可以提高智力,而且很多的家长深信不疑,但是健康饮食专家要为大家,破除这个传言,这种说法其实是不科学的. 网传著名中学高考前让学生戒荤 网贴阐述高考前吃素的好处时还原因了不少名人的论述.比如爱因斯坦说:"吃素可以让智慧不被蒙蔽."富兰克林说:"素食饮食会有更聪明.更清晰的头脑和快速的理解".网文中援引国内重点中学黄冈中学的例子说道,该校的一些老师应对高考除了通用的方法外,的确另有新招--高

网传敲胆经减肥2周瘦成"筷子腿" 专家称不靠谱

网传敲胆经减肥2周瘦成"筷子腿" 专家称不靠谱 小S的名言"要么瘦,要么死",成了不少爱美女生的座右铭,网络上各种新奇的减肥方式层出不穷.近日,一种"绿色安全"的减肥方式--敲胆经减肥成了不少人的"新宠".有人惊喜地说自己的大腿确实瘦了,也有人抱怨"敲到淤血都毫无效果",但马上就有这一减肥法的拥趸辩解说这是"把淤积的胆经毒素排出了体外". "敲胆经2周变成筷子腿!具体方法是:坐

网传穿衣法则不靠谱 专家:裹得越紧可能会更冷

近日全国各地迎来极寒天气,市民对冬装保暖效果的要求提高.怎么穿衣更暖和?为什么有人感觉"裹得很紧反而更冷"?据专家表示,保暖的前提是尽量保持衣服内的空气层,让密闭空气来减少热传导;而网上流传的"穿某类衣服相当于多少温度"的所谓"暴强穿衣法则"并不科学. 网传"穿衣法则"不靠谱 "较厚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是6℃,稍厚弹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等,若温度为2

网传修正液有毒视频 三分钟能毒死一小白鼠

网传修正液有毒视频 三分钟能毒死一小白鼠
网传修正液有毒视频 三分钟能毒死一小白鼠 近日,一个"修正液三分钟毒死小白鼠"的实验视频在网上热传,一时引起众多家长的惊讶.很多人表示,没想到常用的修正液危害这么大.而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在南京各学校尤其是小学生中,由于老师对学生的书面整洁和卷面整洁要求比较高,一些孩子日常学习中确实爱使用涂改液. 那么,涂改液到底"毒"在哪里?孩子们在日常的学习中有没有办法避免呢?扬子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了解. 扬子晚报记者 王璟 谢尧 专家解析 修正液到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