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特发性基底节钙化致病基因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2月13日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刘静宇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张学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在颅内钙化疾病研究中取得新突破,成功揭秘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疾病的罪魁祸首。

  特发性基底节钙化(IBGC)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疾病,常伴随偏头疼、癫痫、精神障碍、帕金森、脑梗和痴呆等锥体外系临床症状。长期以来,寻找IBGC疾病的致病基因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医学界的难题。

  据刘静宇介绍,IBGC患者在CT上表现为大脑双侧对称性基底节钙化,但血清中主要生化指标均正常,CT发现率为1%—2%。1999年,美国 科学家开始研究IBGC疾病的致病基因,定位了第一个致病位点;2009年,意大利科学家定位了第二个致病位点,但其致病基因尚未克隆,致病机制并不清 楚。

  “我们花了5年左右的时间来确定IBGC疾病的致病基因。”刘静宇说。2007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刘静宇开始了相关研究工 作。2010年,刘静宇与张学团队合作,在中国的3个IBGC家系患者中发现了与无机磷跨膜转运相关的SLC20A2基因3个突变。这些突变分别在各自家 系中与IBGC患者共分离,在正常汉族人群中不存在。为证实这些突变对不同种族背景的人均有致病作用,团队又与巴西和西班牙的科学家合作,在他们所提供的 IBGC家系患者中发现了该基因的4个突变,这些突变在相应的正常对照样本中同样没有被发现。

  刘静宇表示,这7个突变首次在遗传上证明了SLC20A2基因突变是导致IBGC疾病的原因,这也是第一个IBGC疾病的致病基因,表明该病至少是由于无机磷跨膜转运出现问题导致,这为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对临床诊治水平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2024-08-05 08:08:22

Related Articles

我科学家发现细胞"返老还童"机制

据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吴晶晶)最近,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细胞生物学机制,有望推动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更快地应用到疾病治疗中.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郑辉的团队完成的这一研究成果2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 据介绍,诱导多能干细胞过程可以将人体内的普通细胞"逆转"回到早期胚胎发育状态,从而重新获得分化成为体内绝大多数种类细胞的能力,建立该技术的科学家凭此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一细胞水平的"返老还童

中国科学家发现结直肠癌发病新机制

中新社北京5月14日电 (沈基飞 牛培强)中国科学家发现结直肠癌发病新机制.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张令强课题组通过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揭示泛素连接酶Smurf1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并且导致病人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子.谢萍.张明华.何珊等研究人员通过对336例病人的结直肠癌样本分析发现,泛素类蛋白通路的修饰酶体系在结直肠癌中也呈现高表达,它们与Smurf1协同作用,促进了对抑癌蛋白的快速降解,从而解释了Smurf1为何具有促癌功能. 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5月13日晚在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有效戒烟的方法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有效戒烟的方法
戒烟是男性朋友们在步入中年的时候,普遍想要做的一件大事,那么想要戒烟,无非最根本的就是远离烟瘾的诱惑,因此,如何戒烟让大家很关心,那么下面我就来说说,这种有效戒烟的办法究竟是怎么做的吧. 长时间抽烟的危害 长时间接触香烟中的有毒物质很容易引起肺功能.免疫功能.心血管功能障碍,并容易引发癌症病变.此外,香烟有毒物质还会减少大脑中的必需脂肪酸浓度,尤其是Omega-3脂肪酸更会受到影响. 一旦大脑中的Omega-3脂肪酸浓度降低,神经细胞结构就会受到损坏,大脑神经传导物质也会受到干扰,此时,大脑掌管

科学家发现纤维素中含助减肥元素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29日报道,近日,科学家发现纤维素中某种化学分子可帮助人们控制食量,这意味着防治肥胖症的研究又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这种化学物质叫做醋酸盐,它能够帮助很多英国人摆脱肥胖症的困扰.当我们食用大量的蔬菜时,结肠中会产生大量醋酸盐,它们能给大脑传输停止进食的信号.研究表明,肥胖症之所以如此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吃的食物中醋酸盐含量太少.之前已经有研究表明食物中的纤维素能够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但是科学家们希望这些好处能够被应用在肥胖症的治疗中来. 一位来自伦敦的专家说:&qu

中国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容量的"遗传密码"

近年来,科学研究证实人的大脑容量具有很高的遗传力.记者25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影响脑容量变化的基因,进一步揭示了人类脑容量的遗传基础. 神经系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相对于其他物种,人类的大脑高度发达,主要体现在全脑容量的变化.如人类的大脑容量是旧大陆猴-如猕猴脑容量的20.6倍,长臂猿的14.4倍,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黑猩猩的4.3倍. 近年来,基于核磁共振脑影像学研究表明脑容量具有很高的遗传力,并且与智商和记忆等认知能力高度相关.除此之

美国科学家发现嚼口香糖可以让大脑转得较快

美国科学家发现 口香糖让脑子转得快 考试是几乎人人都要经历的"大关",除了一些传统的应试技巧,最近,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新的应考窍门:嚼口香糖. 据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报道,美国纽约圣劳伦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不同考试环境中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考试前嚼5分钟口香糖的人,考试中表现更自然.放松,考试成绩也有所提高. 研究负责人,心理学副教授塞吉•奥尼帕博士表示,身体的微小活动如咀嚼等,有助于分散注意力,从而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此外,这种小动作能有效刺激大脑,

日本发现五种致肺癌遗传基因

日本癌症研究会癌症研究所和自治医科大学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公布,他们新发现了引起肺癌的5种遗传基因.这些新发现的遗传基因是调节细胞分裂的酶遗传基因与其他遗传基因融合的基因,该发现对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作用. 癌症研究所竹内贤吾项目主管和自治医科大学间野博行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在癌症研究会有明医院接受手术的1500位患者肺癌标本的遗传基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负责激活ROS1和RET细胞的酶的遗传基因与其融合的5种基因引发了肺癌.这种酶原本只在必要时被激活,但融合后细胞无秩序增殖导致癌症发生. 大部

我国科学家攻克病毒学难题 首次发现乙肝受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卫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才能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因此,如能找到该受体,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乙肝感染机制,并为感染及相关疾病提供有用的治疗靶点.可是,这个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几十年未能解决.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下称北生所)的科学家经过数年攻关,终于发现了这一受体分子. 这项工作是由北生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领导的科研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11月13日的<eLife>杂志上,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

科学家发现青少年暴力的根源

在大人们看来,孩子的世界应该是单纯善良的,但是他们会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有很多不良的行为,比如有很多青少年有暴力倾向,动不动就出手打人.那么,青少年暴力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青少年的心理世界. 科学家找到了"暴力基因" 美国全国心理健康研究所神经学专家安德里亚斯·迈耶-林登伯格表示,冲动引发暴力的基因风险可能来自于大脑.迈耶-林登伯格领导研究小组对142名白人成年人进行了研究,这些人均遗传有一种特殊基因的两种常见版本,这种基因能触发大脑分泌一元胺氧化酶A(MAOA).这种酶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