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从事活熊取胆的福建企业归真堂上市的争议风波未平,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归真堂出品的熊胆产品疑点重重,其中大部分产品并非药品。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国内目前尚未取消活熊取胆,但其根本原则是“熊胆入药”,如果厂家并非把熊胆“入药”而是挪作他用,毫无疑问应予严格限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资料显示,目前归真堂生产的众多产品中,只有“熊胆粉”和“熊胆胶囊”两种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号(批号分别为Z10980024和Z20054679),而其他30多种产品均未获得熊胆药品或含熊胆药品批号。对此,业内人士解释,这意味着归真堂生产的众多产品中,只有两种属于药品。
公开信息却显示,归真堂目前生产30多种产品,除了上述两种药品外,其他产品主要为熊胆茶、清甘茶等产品。不过查询国家药监局网站后,并未发现归真堂产品获得任何保健品批准字号;而获得熊胆保健品批号的只有两种产品,也非归真堂产品。
另外,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贾亚光还对外表示,熊胆不能添加到食品中,否则有违法的嫌疑。查阅2009年颁布《食品安全法》后发现,根据规定,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不过,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中,熊胆未列入其中。这意味着归真堂生产的熊胆茶等多数产品,既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品,更不是食品。
一位中医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熊胆入药已有上千年历史,具有清热、镇痉、明目、杀虫等功效。可治疗热黄、暑泻、小儿惊厥、蛔虫痛、疔痔恶疮等疾病。现代医学证实,熊胆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肝脏、预防胆结石及溶解胆石等功效;熊胆药品还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应用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虐待动物”为由,阻止归真堂上市。
不过上述中医人士强调,活熊取胆和发展中医产业并不矛盾,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做了详细的说明。但前提是要合理利用,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不能将养熊取胆变成单纯的商业行为。如果归真堂的主要产品确为药品,就不能对其发展进行阻碍。反之,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归真堂上市非但不会对中药产业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成为一个坏榜样。
对于上述疑问,以及归真堂药品产量和所占产品产量比重等问题,试图联系归真堂做进一步采访,但截至发稿时,归真堂方面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亚洲动物基金工作人员方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反对部分活熊取胆企业,并不是反对熊胆入药,而是反对打着“保护黑熊”和“发展中医”旗号,纯粹为了商业利益而残害黑熊的行为。目前,归真堂产品主要是所谓的“保健品”,而且没有批号,很像之前的“中华鳖精”。因此,用“保护中医”当做借口,难以自圆其说。
除了归真堂产品“身份”问题外,有业内人士还指出,目前归真堂黑熊存栏量为400头左右,正常情况下,归真堂的熊胆原料产量可能无法满足产品生产需求,因此不排除生产中频繁抽取黑熊胆汁的情况,而这将对黑熊造成巨大的伤害;而另一种可能则是,用数量有限的熊胆产品添加进熊胆茶等所谓保健品中,其产品质量可能存在一定问题。
方丹介绍,目前归真堂的黑熊养殖基地一直都很“神秘”,尽管对外宣称采取无痛技术采集胆汁,但外人根本无法实地考察,因此其采集手段、采集量,以及熊胆原料产量,都无从知晓。
公开资料显示,归真堂上市所募资金将用于扩大黑熊养殖,计划将400头左右的养殖量提高到1200头。
上述中医人士指出,熊胆药品现在没有很好的代替品,不少患者对其仍有大量需求。目前,国内也尚未有取消活熊取胆的时间表。但其根本原则是“熊胆入药”,如果厂家把熊胆挪作他用,毫无疑问应对这样的企业经营进行严格限制。
一位证券界人士表示,目前信息显示,归真堂似乎并不是一家纯粹的中药生产企业,因此外界的质疑和担忧不无道理。尽管根据现行法规,归真堂的相关生产并不违法,但目前产生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巨大争议。这可能引起证监会的重视,甚至对其上市进程产生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