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就快过去了一半,现在,你还记得2012年关系到民生的几件大事吗?相信很多人,在2012听到、见到最多的事件,就是饮食安全。这半年里,各种饮食上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2012食品安全事件多到数不胜数,到底,为什么这一年里我们的饮食安全这么让人担忧!下文介绍了2012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哪些?
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多之一颗奶糖 近十种添加剂
Alice的女儿十分喜欢吃奶糖、饼干、罐头水果等零食,在国家强制性标准《通则》实施后,Alice更加迷惘。“每种零食背后都有一堆看不懂的化学名字。怪吓人的!”她举例,某个知名品牌的草莓味奶糖,Alice本觉得应以牛奶成分为主,然而却看到包装背后居然有山梨糖醇液、柠檬酸、明胶、蔗糖脂肪酸、卵磷脂、单甘脂、诱惑红等多种食品添加剂,她很纳闷:“为什么一颗奶糖居然需要用到那么多添加剂呢?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另外,在一瓶号称“健康饮料”的柠檬味道果汁饮品中,Alice也发现类似D-异抗坏血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她看上去觉得很“吓人”的化学名字。“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吗?为什么号称健康饮品也有这些?”
自从《通则》实施后,不少市民都纳闷。“一大堆化学添加剂,让人弄不清楚究竟在吃什么了。”
探讨
“食品添加剂”真的那么可怕?
谈“添加剂”色变多因不理解
2012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哪些?据了解,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抗氧化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有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品两大类。前者为天然提取,如从红苋菜中提炼的苋菜红,后者虽是工业生产的,但在化学结构上和前者一样。
广东省营养学会秘书长、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裕明教授表示,现在市民对“添加剂”反感,很大原因在于不理解。“有一些添加剂名字吓人,还有一些学名看上去生僻,但事实上其实成分普遍。”例如,山梨酸钾是很普通的防腐剂,实际上是Vc的衍生物,在人体内会代谢成水,毒性比食盐还低。谷氨酸钠就是味精,也是天然发酵生产,不是化学合成的,是谷壳麸皮发酵后产生谷氨酸(也是人体自身能产生的氨基酸之一),加食盐形成谷氨酸钠,结晶后就是味精。而“抗坏血酸”看上去吓人,事实上就是维生素C。另外,像D-异抗坏血酸纳是维生素C的延伸产品。
部分添加剂的确有危害性
陈裕明分析,2012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哪些?专家认为,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规定还是较为保守也是安全的。“大部分食品添加剂,只要是允许限量使用且不超量,对人体健康都不会有可观察到的影响。”他指出,的确存在个别具一定危险性的添加剂,需要特别注意。“如熟肉制品经常使用亚硝酸盐添加剂,就是一种相对不那么好的添加剂。”陈裕明解释,由于亚硝酸盐可以和蛋白质产生的氨发生作用,可能会产生有较强致癌性的亚硝酸氨,所以亚硝酸盐作为添加剂是需要严格控制的。
“添加剂添加量很小,实际上对健康影响不大。但不同种类的添加剂也会有不同特性。”美国食品营养硕士、硅谷生物公司研究人员冰清分析,抗氧化剂多半是Vc 类,过量不会带来特别严重的问题。“方便面里的抗氧化剂BHT是大料里提取的,也还算安全。”甜味剂一般在少量的时候才有效,多了反而无效,也不太容易超标。
冰清表示,防腐剂是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族。“因为某些化工产品会冒充食用产品用来防腐。本身一些防腐剂过量也有害,比如亚硝酸钠。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防腐剂,分子比较大,婴幼儿无法代谢,在儿童食品里是禁用的。”
监管不力是症结所在
“认为有添加剂的食物都不健康的,是一种误读。”2012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哪些?冰清表示,与天然食物比,有添加剂的食物,如果按规矩添加,对健康影响不大,某些可能还会更有营养。“比如自己榨的果汁,放置一段时间,维生素就氧化没了,而店里买的果汁,Vc是人工添加进去的,可以保存一段时间。”冰清与陈裕明均强调,市民需要关注的不是该不该使用添加剂,而是添加剂的使用量是否恰当、监管是否到位。“中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行业标准在国际上也算比较严格规范的,往往出问题都是监管有问题,而不是标准有问题。”
专家表示,很多百姓为什么对添加剂特别反感和恐惧,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像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不应该是食品添加剂安全讨论的问题。”
“要让市民降低对食品添加剂的疑虑,一方面可以从普及知识入手,降低因为不了解带来的恐慌;更应该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必须加强政府监管,违法必究。”
释疑
天然食品添加剂能否取代化学合成添加剂?
“实际上很多添加剂都是天然提取的,比如正常的食用胶,有的是海藻中提取的,有的是动物皮中提取的,这些都存在于天然食物中,都比较安全,这里不是指工业明胶。”冰清表示。
但是,一般来说,天然食品添加剂也有其局限性。2012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哪些?陈裕明教授解释,“一般需要在某种食物中含量特别大,能够提取的,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例如,鸡蛋里面含有大量卵磷脂,可以提取为食品添加剂。但对于一些在食物中含量不大,而且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一般是化学合成添加剂。”陈裕明分析,一方面,从实际操作中分析,可以从天然食品中直接提取的食品添加剂,只能是一部分,不可能取代化学合成添加剂。另一方面,即便完全从安全层面上去考虑,天然食品添加剂也不一定就会比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安全优越。“在提取某种食物中的天然成分的时候,很多时候也需要加很多化学试剂,如果提取技术不过关,化学试剂会残留,也会产生问题。如果用便宜的工业用的试剂与操作方式去提取,风险可能比直接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更大。”陈裕明总结,如果方法得当并且按照规范操作,绝大部分的食品添加剂都是对人体不具有能观察到的危害的。添加剂的安全与否,不能单纯从是否天然提取来判断。
链接
常用添加剂对身体的影响
甜味剂:糖精、果葡糖浆,这两种都是甜味剂。有研究说,糖精会诱发小鼠得膀胱癌,但是这个研究结果最后被认为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糖精对人体有害的确凿证据,但是糖精本身甜味不纯正,不是一个好的甜味剂。糖浆吃多会诱发糖尿病,和糖吃多了的效果一样的,甚至更糟。
味精:谷氨酸钠,和盐吃多了一样,导致高血压,水盐代谢失控,伤害肾脏。
苯甲酸钠:常用的防腐剂,相对安全,但是对婴幼儿不好,不能在他们体内代谢,不能用于儿童食品。
明胶:主要用于食品的结块成冻,比如老酸奶、果冻,还有冰棒外皮等,对人体没什么影响,也没太多营养,其实就是胶原蛋白,成分是比较单一的羟脯氨酸,现在食品中的问题是有人用含有重金属有害物质的工业用明胶代替食用明胶。
羧甲基纤维素:是饮料里的增稠剂,把食物纤维进行甲基羧化后成为稳定剂和增稠剂,帮助饮料均一,不会分层,对人体没什么影响,功效就和纤维素差不多,最后由人体排泄出去,不会消化吸收。
纸杯里的荧光剂危害身体没商量 济南在售纸杯多数不达标
还有不到10天,“红头绿脚”的一次性纸杯就要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了。
从6月1日起,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纸杯》国家标准(下称“新国标”)将正式实施。同时实施的还有《纸碗》、《纸餐盒》等国标。
2012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哪些?其中,对于一次性纸杯外部印刷的要求成为此次新国标备受关注的焦点。22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国标并非强制执行,但是,预计未来会逐步统一到国家的相关标准之中,成为强制标准。
颜色越鲜艳越有隐患
21日,导报记者在济南多家超市走访时发现,大量不符合新国标的纸杯仍在售卖,达到新国标的寥寥无几。在济南大润发历下店,色彩斑斓的纸杯摆满了整个货架。
“花花绿绿的纸杯不好?没有听说过。”一名正在挑选纸杯的消费者告诉导报记者,她选购纸杯一般都会选择带图案的,纯白色的不好看。当导报记者询问是否知道纸杯新国标时,她表示“不太清楚”。
对于纸杯上的油墨印刷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多名消费者均表示“没听说过”、“应该不会影响”。
对此,董金狮表示,大家普遍喜欢五颜六色的杯子,但是颜色越鲜艳就越有隐患,所以要求纸杯杯口距杯身的距离在15毫米,杯底距杯身10毫米内不应印刷杯口的标准是避免油墨进入口中,杯底的标准则是为避免叠放的时候引起油墨污染杯子的内壁,提高纸杯的使用安全性。
非环保油墨或致癌
“其实过去我们对于纸杯也是有标准的,但只是一个行业标准。这个标准对原辅材料和添加剂有要求,但油墨印刷方面没有,所以大家把杯子越印越鲜艳,越鲜艳销售越好,越好企业就越想印鲜艳的,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喜欢让杯子代表自己的风格,越鲜艳就代表自己越酷,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董金狮说。
导报记者查看超市多种在售纸杯时注意到,有些纸杯在产品特性中标注“采用PE防水膜加纸的双层设计,耐高温,能防止渗漏”、“杯身挺括不变形”等字样。不过,杯身大多印有各式花纹图案,但印刷位置能达到“新国标”要求的却不多,有的图案边缘延伸到杯口,有的甚至是“全身”都印上图案。
此外,新国标中还规定,生产时要使用环保油墨。“过去我们使用油墨都是苯类的,其实就是有毒有害有味道。”董金狮说。
董金狮强调,使用这些油墨含量高的纸杯,喝一杯没有问题,两杯也没有问题,久而久之,身体可能就承受不了了,癌症不是一天得的,都是日积月累导致的。
杜绝增白剂和荧光粉
除明确印刷要求和环保油墨外,对原材料的要求,更是新国标的一大亮点。“其中不得使用荧光增白剂增白、不得使用回收材料这两项是强制性标准,这在行业标准中都是没有的。”董金狮解释说。
“荧光粉和增白剂主要是为了给纸杯提亮增白,有个好的卖相,但是这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来说,没有好处。”董金狮告诉导报记者,荧光粉和增白剂主要对人体有危害,影响细胞的发育,导致伤口难愈合,甚至可能致癌。
据了解,按照国家要求,食品类纸制品不能使用荧光粉和增白剂。2012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哪些?目前超市里销售的带有QS标志的纸杯一般是不带有增白剂的,但是,农贸市场销售的部分产品就需要消费者提高警惕了。
如何挑选到合格的一次性纸杯?董金狮表示,一要看纸杯外包装,塑料包装上一定要有明确的生产、QS标志、许可证等信息;二要看颜色,纸杯本身的颜色不要过于鲜艳,上下都要留白;三要对着光线看纸杯的纸质,如果里面有杂质则是用劣质甚至是不合格废弃纸生产的;四要闻,如果有很刺鼻的味道,一定不可用;五要用手捏,过软的纸杯不建议选用。
油脂问题之油脂大企业质量为何出问题
[财讯网]云南出现问题油脂,只是此次出事的不是一家小作坊而是一家在云南当地数一数二的企业,可以说,无论在本地还是外地市场,云南丰瑞油脂有限公司以及该公司生产的“金菜花”、“吉象”油就像它的品牌一样,在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然而正是这样一家企业出现了质量问题。
昆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云南丰瑞油脂有限公司涉嫌使用非食品原料违法加工食用油脂,昆明市质监局已责令该企业召回“吉象”牌散装猪油、桶装猪油、猪油植物油调和油3个问题产品。据介绍,截至21日17时,已监督召回“吉象”牌散装猪油、桶装猪油、猪油植物油调和油136.599吨。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督处处长刘云峰介绍,5月18日,在昆明市开展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抽查结果发现,丰瑞油脂涉嫌使用工业用猪油和工业用鱼油作为原料,掺混加工食用油脂,所生产的“吉象”牌散装猪油、桶装猪油、猪油植物油调和油产品在云南省内销售。昆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了相关情况。5月19日,云南全省各级质检、工商、食药监部门开展行动彻查问题油。截止5月21日17时,共出动执法人员7975人次。质监部门排查了以食用油脂为原料的糕点、饼干、油炸食品等生产加工企业2112家,工商部门排查了经营户、商场、超市和批发及集贸市场12554家,食药监部门排查餐饮企业 3496户。
云南丰瑞油脂有限公司位于昆明市杨林工业园区,成立于2010年,距离嵩明县杨林镇仅有几公里之遥,专业生产和经营“金菜花”牌系列植物油、高营养价值的山茶油、核桃油、橄榄油、“吉象”牌系列精炼猪油,以及精选大豆、高蛋白豆粕、菜粕等产品。
该公司副总经理张颖煜称,“吉象”牌猪油主要是采购环节出现了问题。按照该公司作业流程,采购来的原料会被运到丰瑞油脂公司昆明凉亭进行分装,然后再发货给各个经销商。云南丰瑞油脂公司每月生产“吉象”牌猪油约二三十吨,占整个公司销售份额的5%,是根据各地经销商订货量来生产的。“是最近一个季度的原料出现了问题,以前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张颖煜说,公司是按月度采购原料的,采购地主要在广东省,但没有固定的原料厂。
“原料厂家先邮寄样品,公司对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之后公司再与原料商签订订购合同。原料商负责运输原料,待原料运到昆明,再进行一次检测,然后才进行分装。”张颖煜称,在整个分装环节,丰瑞公司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产品分装完成后,还要再进行一次检测,然后才配发给各个经销商。
“目前已经对相关采购人员采取了停职处理的要求,对涉嫌违反食品安全的人员将追究法律责任。”张颖煜称,目前已经对全省范围内的经销网络下发书面通知,要求对“吉象”牌的相关产品采取就地封存,统一运回昆明指定地点,等待处理意见。
2012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哪些?云南丰瑞油脂有限公司在全省有23个经销点,其中昆明仅有小街和小板桥骏骐经销点。5月18日16时许,该公司已经停止涉嫌产品的生产工作,并设立全省产品召回点23处,全省范围派出了30名服务人员分赴各地进行蹲点守候,做好消费者的召回、赔偿事宜。张颖煜表示,截至5月17日,公司已经召回了 98.26吨的“吉象”牌猪油,目前还有二三十吨未召回。
“每次检测都是合格的,但是为什么这一次会出现问题,应该是检测设备已经陈旧了,可能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张颖煜称,涉嫌违规的产品目前已经由相关部门就地封存了,要等相关部门检测结果出来之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理,如果有问题就会立即销毁。对于今后是否还会继续使用“吉象”这一品牌,张颖煜说,目前还没有做出相关决定,要根据相关部门要求来处理。
据悉,工业用猪油和食用猪油之间有着巨大的价差,一般的工业用猪油每吨不到4000元,而食用猪油中的精炼板油现在每吨已高达18000元。最便宜的食用猪油每吨也得上万元。
广东省河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其官方网站刊发的一篇《如何区别工业猪油与食用猪油》一文中称,猪油质量的一个评价指标是酸价,它是指油脂氧化后产生出的游离脂肪酸的多少,正常二级食用油的酸价为4,色拉油为0.3,酸价越低,油的质量越好。
公开资料显示,酸价值是反映油脂酸败程度的一个重要卫生指标,酸价值越高,表明油脂酸败程度越厉害。《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规定,食用猪油的酸价值每克不得高于1.5毫克。
一颗奶糖近10种添加剂 监管不力成添加剂滥用症结
上个月,经过一年过渡期的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下简称《通则》)正式实施。今后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过敏物质等都必须标注,让消费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而,当市民面对包装背后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似是而非的化学名称时,疑虑也随之而来。
我们每天吃的食品有那么多的添加剂,那对健康是否有影响?2012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哪些?那些复杂的化学名称背后,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功用?是否有副作用?添加了添加剂的食物是否就意味着与健康、自然越走越远?
网友疑惑
食品添加剂 惊魂何其多
“老师现场制作饮料!除了水以外剩下的都是添加剂”、“某品牌雪糕放置24小时变胶状”、“西瓜注射食品添加剂”……近日,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新闻成为了网络上点击率极高的话题。
在“老师现场制作饮料”的视频上,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赛蜜等甜味剂被顺手拈来,像做化学实验般。然后加上一点柠檬酸,让饮料有着酸甜的水果感觉,然后添加水果的香精,顿时散发诱人果香,最后,老师加上色素与增稠剂,使劲摇匀,一杯清水增加了众多添加剂后,摇身一变成与“鲜榨果汁”十分相像的饮料。短短几分钟,数万网友在见证“水+添加剂”饮料的诞生过程后纷纷表示震惊。“我们以为喝的是果汁,原来只是喝一堆添加剂溶剂”……各种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
另一个“某品牌雪糕放置24小时变胶状”的帖子同样广受关注。“绿舌头”、“笨nana”等异型冰棍被归为“添加剂过多”。更有人“晒”出更多雪糕包装写着的添加剂:檬酸、增稠剂、食用香精、卡拉胶、瓜尔胶、槐豆胶、柠檬酸钠、焦糖色、柠檬黄、膨化剂……并对雪糕食用安全发出了质疑。
2012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哪些?以上就是回顾的2012食品安全事件。这么多的食品安全事件,还只是2012上半年的。食品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它的安全至关重要。只有食品安全,我们的身体才能健康。究竟什么时候食品安全不再让人烦恼,什么时候可以安心食用呢?
推荐阅读:用标准给食品安全划出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