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交往中,人们说谎或被谎言欺骗的次数之多令人震惊。研究发现,一闪而过的面部表情变化会泄漏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大多数人很难发现别人是否在说谎,而有少部分人具备分辨这些微小变化的能力,虽然过程只有短短的1/5 秒。
谎言研究权威、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学家保罗·埃克曼已经在这个领域奋斗了40多年。他的研究显示,大多数人很难发现别人是否在说谎。就连经常和谎言打交道的警察、联邦调查局探员、临床医学家、法官、海关人员也不例外。他们做出的判断,正确性一点也不比其他人高出多少。一项至今仍未发表的253项研究报告显示,其正确性只有53%左右。
然而事情总有例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埃克曼就发现有人在测谎测试中得了满分。这个人名叫纽伯瑞,是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联邦烟酒枪械炸药局的一名普通的高级调查人员。
在发现纽伯瑞的特例后,埃克曼与另一位心理学家奥沙利文组建联合小组共同执行一项使命———寻找世界上的谎言辨别奇才。在14000人参加的一系列研究中,她们分别对每个人的情感和模拟犯罪等谎言辨别能力进行了研究。29名可称得上奇才的被测者,已经成为重点攻关对象。
初步分析确信:依据早期发现,一闪而过的面部表情变化会泄漏一个人的内心想法,愤怒或者内疚更是成为谎言的指示器。而奇才们似乎具备分辨这些微小变化的能力——虽然过程只有短短的1/5 秒。
在29位奇才中,只有10位是,但是她们成功通过测试的比例,要比预想中高出很多。奥沙利文感到非常惊讶———以往的研究从未证明女性具备更优秀的谎言辨别能力。她认为,在完成非言语交际任务时,女性的表现要比男性更为突出。例如,根据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变化来判断他的情绪。
事实上,依赖常规的语言交际只会使谎言辨别变得更困难。埃克曼以往的研究发现,具备超级谎言辨别能力的人,左脑通常受到过损害,削弱了对语句的理解能力,迫使他们更多地依赖于非言语暗示。例如面部表情。
最近的研究发现更加令人好奇:谎言辨别奇才往往有着艰难的童年,他们对家中其他人的情绪变化更为敏感。父母酗酒、不寻常的家庭背景——例如父母都是移民或者母亲从事艰苦的工作 ——在当时并不是普遍现象,种种类似的经历让他们对非言语暗示尤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