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生非常讲究节食

  在很多中医典故里,都有关于节食养生的记载。在古代,人们注意饮食养生,注意节食。究竟,什么是节食?我们该如何利用健康饮食,来养生保健呢?接下来,就为你具体介绍,古人节食养生的具体知识。

  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饮食适量,在节制饮食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和具体方法。被后世称为“医书始祖”的《内经·素问》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具体论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则腆满闭塞(腹部胀满堵塞),下为飧泄(腹泻),久为肠澼(痢疾)”。此后,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家在节制饮食方面,继续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不暴饮暴食

  一次食量过大,使胃的负担骤然加重,于是引起胃痛、呕吐、腹胀、嗳气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急性胃炎、肠炎、胰腺炎、胃穿孔等。一日暴、十日寒,给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是难以弥补的。为此,宋代张果在《医说》中告诫道:“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也就是现代科学主张的“少量多餐制”。

  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人在大饥大渴之时,最易一次吃得过饱或饮水太多,从而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这是防止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的科学办法。唐代药王、长寿老人孙思邈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诫道。“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如果一旦出现饥渴难耐的情况,重温这些节食训诲或以此劝导孩子缓缓进食,渐渐饮水,就可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饮食不可勉强

  出现厌食的原因,一是生理性的厌食;二是病理性厌食;种种心理因素也可引起厌食。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没有食欲,就不应当“努力加餐饭”。积极的办法应当是:调整饮食制度,加强体力活动,参加娱乐活动,保持精神愉快,创造轻松的进食环境,烹制色香味形俱能诱人食欲的饭菜等等。关于勉强进食的危害,梁代陶弘景《养生延命录》曾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总之还是伤脾胃,而脾胃被中医视为人体健康长寿的“后天之本”。所以注意节食,保护脾胃,实在是健康长寿的关键环节。

  进食要定时定量

  孙思邈《千金要方》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每食不重用”,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并且不要过量。这对维持胃肠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规律性是十分重要的。明代《修真秘要》更说得明确:“食欲少而不欲顿,常如饥中饱,饱中饥。”这种饮食适可而止、常处不饥不饱状态的节食理论,与现代科学所主张的观点非常一致。

  胖人更应缩食

  古代养生家有道:“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求,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语出《太平御览》)。这句话中的科学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肥胖者必须通过削减主食(谷气)来加强元气(脏腑功能),这样才可避免由肥胖而带来的一系列胃肠道和心血管疾患,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节制饮食的问题,早已引起全世界的极大重视。意大利学者考纳娄,于1958年所著《延身健身的可靠秘法》中提出“节食延寿”说。他自己严格遵守节食原则,每天只吃固体食物360克,喝液体饮料400克,结果他活到100多岁,而在83岁高龄时,据说还能骑马、爬山和写作。美国科学家谢尔登,从1928年开办“健身学校”达40年之久,通过节食调节生活制度,使数万名各种病弱患者恢复健康。苏联皮茨赫拉乌里教授,在他1975年所著《高加索人的长寿》一书中,为百岁老人制定的饮食原则是:食量适度。

  纵观古今中外养生家的经验,都十分强调节食对健康长寿的作用。所以在饮食养生方面,第一是要全面摄食,使营养平衡,第二是要饥饱得中,保持肠胃的正常功能。在这一前提之下,因人制宜地确定合理饮食制度。这便是古代养生家节食观给予我们的启示,也被现代科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保健益寿良方。

  上述这些饮食观念,虽然简单,但其养生的效果,你却不容忽视。在日常饮食中,不暴饮暴食,合理搭配一日三餐,营养均衡,这样就能让你用健康饮食,来养出健康的身体来。节食因人而异,要慎重选择。

  推荐阅读:治疗干眼症需辨证论治

2024-08-08 16:43:14

Related Articles

古人养生的9字口诀

古人十分重视个人德行的修养.他们的养生主要是增加自己的修养.怎样从古人的保健方法里,找到适合现代人的保健手法呢?下文就将介绍古人养生保健的秘诀. 古代名人,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孔子.大文学家苏东坡,他们也都讲究养生之道,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下古代这些名人的养生之道: 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安"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

盘点古人养生爱做的动作

有朋友认为,养生保健很麻烦,其实不然.保健专家提示,在我国古代,古人们就很注意养生,他们总结了很多养生运动,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同样适用.下文具体介绍了一些传统养生方,一起来看看. 背宜常捶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

盘点关于古人养生之经

我们在很多中医典故中,都能看到中医很多养生方法.从中医的角度考虑,古人养生之经对我们后人的影响极大.有一些古人养生之经,直到现在,也仍能被我们所用.下文具体介绍了一些古人养生之经.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

古人养生的内涵

可以说,中国人的养生的学问从中医产生时就逐渐形成了.虽然今天我们通过高科技手段获得大量养生保健的知识,但中国较为传统可靠的养生学问都是由古代沿用至今的.今天我们要寻求养生长寿,首先就要懂得古人养生的基本思想内涵.下面我们就为您分条说明.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q

解读古人养生的十要与十忌

解读古人养生的十要与十忌
在中医典故中,我们的古人对养生有着很多解读,例如十要与十忌.古人认为,只有遵循中医养生中的十要与十忌,才能让你养出更健康的体质来.究竟,什么是养生中的十要与十忌?专家为你做详细解读. 十要 面要常擦:如前擦面之功,能使容颜光泽,故要常擦.道家谓之修神庭. 目要常揩:每静时能常闭目,用两大指背,两相磨擦,揩眼使去火,永无目疾,故要常揩. 耳要常弹:即鸣天鼓.可免耳患,故要常弹. 齿要常叩:齿喜动,故要常叩. 背要常暖:肺系近背,暖则不受风寒,故要常暖. 胸要常护:胸即心窝,故要常护. 腹要常摩:歌

饮水养生要讲究少量多饮

饮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如果你饮水不当,就会导致身体缺水,甚至是威胁生命安全.饮水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有讲究的.究竟,饮水的学问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介绍,关于饮水的科学养生法. ■每日饮用1.5升的天然矿泉水. 大部分人还在依靠渴不渴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而其实当体内水的丢失量为体重的1%时,会感到口渴,身体的机能已受到影响;达2%时,运动和行为受到不良影响,并伴有压抑感和食欲降低;达到4%到8%时,会出现皮肤干燥.声音嘶哑.全身软弱无力等症状,再严重的话就要危及生命了. <

药补养生的讲究都有哪些呢

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其药性不同,滋补的功效也有区别.从中医的角度考虑,有一些中药是可以起到进补功效的.如果你想要用这些药材来进补的话,那么,了解一些药补养生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中老年宜多进补 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社会角色压力最重,家庭负担加重,心理负担沉重.衰变.嗜欲.操劳.思虑过度是促使早衰的重要原因,也是许多老年慢性病的起因,所以,中年人的养生保健至关重要.到了老年,机体调控阴阳的稳定性降低,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功能出现自然衰退,机体会出现生理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

中医养生最为讲究药食同源

根据中药查询,中医发现,很多中药也是常见食材,它们有药食同源的特点.如果你对中医养生感兴趣,那就一定听说过药食同源的说法.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举例,有药食同源特性的食材,一起来看看. 荠菜:味甘淡.性微寒,能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清热利尿,主治妇女崩漏.便血.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病等. 养生提示:若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每日用鲜荠菜60克,加水适量,煮开锅后,打鸡蛋3个.吃鸡蛋喝汤,能改善头晕头痛的症状. 韭菜:0.5公斤韭菜含蛋白质5-10克.糖5-30克.维生素A20毫克.维生素C89

中医养生很讲究阴阳平衡

中医养生很讲究阴阳平衡
中医里的养生学问有很多,其中,最基础的养生保健观点,就是阴阳平衡了.从中医的角度考虑,只有人体阴阳平衡了,那你的身体健康才能有更多的保障.究竟,我们该如何调理阴阳平衡呢? 阴阳是中医的一个基本概念.中医认为,阴阳动态平衡是健康的基础,是生命.生理活动正常的保障,因为此时体内正气是充足的.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是阴阳的偏盛.偏衰,此时人就可能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治疗疾病就是纠正阴阳不平衡的状态,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比如,人因事暴怒发火,暴怒之后,就会筋疲力尽,不想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