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部门发布是13亿人参保,我认为打八五折,有11亿就谢天谢地了。”在2月11日—12日举行的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年会(2012)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说。
他说,基本医疗保险重复参保率一般在10%以上,有些省份达到30%以上。如经调查,某省每个县区新农合参合人数都超过其农村户籍人口数。重复参保带来重复补贴,今年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涨到每人240元,1亿人重复参保就是240亿元,真金白银被打了水漂。
本次年会以“城乡统筹:走向公正的社会保障”为主题,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自然成为重要议题。
“三分”格局弊端凸显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医保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到去年底,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亿,覆盖面超过95%,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就医保障安全网。
王东进说,前一阶段,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本上是外延扩张式发展,主要特征是扩面、提待、加大投入,制度从无到有,覆盖范围从小到大,待遇水平从低到高,“3+1”(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加城乡医疗救助)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历史形成的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的“三分”格局已很不合时宜,弊端凸显无遗。
他将弊端概括为“三个重复”和“三个不利于”,即居民重复参保、财政重复补贴、各地重复建设机构和网络,不利于体现公平、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不利于制度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姚宏说,目前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制度、区域分割;多层次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有待加强。
城乡统筹成当务之急
“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王东进认为,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有制度基础、法制基础、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仅在制度层面,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从理念到筹资结构、筹资比例、管理方法都是一致的,也是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延伸。
姚宏说,统筹城乡医疗保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他认为,统筹城乡有利于提高医疗保险的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城乡一体已露端倪
早在2007年,杭州市制定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障办法,把涉及不同人群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到一个制度框架内,从制度上实现了对680万本地户籍城乡居民和200多万“新杭州人”的全面覆盖。
杭州市副市长何关新在论坛上介绍说,2010年,该市把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办法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优化管理体制,把原由民政部门负责的医疗救助、卫生部门管理的新农合等工作划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进“一卡通”在基本医疗保险领域的应用,目前通过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费结算信息平台,不同统筹地区、参加不同医疗保险制度的750余万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可在全市范围内任何统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刷卡就医。
成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小江介绍说,该市在2009年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和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并轨,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筹资标准城乡一致、参保补助城乡统一、待遇水平城乡均等。
“各地积极探索基本医保城乡统筹,共有5个省级区域,40多个地市和160多个县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医保城乡一体化。”孙志刚说。
据姚宏介绍,这5个省级区域是天津、重庆、青海、宁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的探索,在信息系统整合方面最多、最快;在经办服务整合方面,绝大多数整合到人社部门;完全进行制度整合的占到80%,只整合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大多数采取一制多档,即在财政补贴水平一致的情况下,个人缴费分出档次,自由选择。
三保合一成最终目标
王东进建议,尽快出台医保城乡统筹、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其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管理主体、实施步骤和时限要求。
在孙志刚透露的今后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中,“完善医保关系转移结算政策,推进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已被列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论坛上表示,要在政策、制度、体制层面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其中,在制度融合方面,当前的一个重点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今年要加大工作力度;在体制整合方面,一个重点方向是整合城乡医保管理体制。
姚宏认为,城乡统筹可分四步走,依次是行政管理和经办、信息系统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制度的衔接和转换,到建国100年的时候建立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